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篇
教育   115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论王朗     
三国时期曹魏的高官王朗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是一个有头脑的人物,他在法律、政治、军事、哲学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尤其是他反对恢复肉刑的思想以及反对相术等迷信的朴素唯物论思想,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2.
《论语》中共计114个包含“何”字的句子。“何”字除单用之外还可与其他语言成分合成众多的惯用词组、固定格式和复合虚词。分析、归纳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对汉语史研究有助益。  相似文献   
53.
关于《诗.邶风.柏舟》诗的主旨历来有歧义,但以《诗序》所说的"仁人不遇"之诗为近是。上博简《诗论》第26简的内容,为此提供了新的证据。《诗论》以"闷"字来评析《柏舟》,字意为忧愁。这个评析,是孔子政治思想以及他对于隐士看法的表现。在孔子看来,《柏舟》诗的作者,为国事孜孜以求而不遂其志并被小人排挤的时候,是何等的忧愁,然而这又是非常美丽而无奈的忧愁。  相似文献   
54.
王充以“疚虚妄”的战斗精神批判汉代儒生们主张的“天人感应”、“谶纬迷信”,并且权衡是非、确立标准。《论衡》集中反映了东汉初年儒生们的学风,对于认识当时的思想帮助很大。王充在《论衡》中将个人遭遇归于“命”,没有触碰到东汉初年豪强政治的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55.
同盟会、哥老会加入保路同志会,使保路同志会成为各阶层人士大联合的组织。四川保路运动由“文明争路”发展成席卷全川的罢市、罢课风潮和抗粮抗捐的行动,表明革命形势已酝酿成熟。在这个过程中,罗纶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6.
文章在概述了《论语》翻译中的问题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渊源的基础上介绍了语境理论,以语境理论为指导,围绕情景语境中的三要素(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对《论语》所反映的情景语境进行了宏观分析。通过分析,得出教学情景语境为《论语》的基本情景语境的结论,进而通过翻译实例的分析,探讨了将教学情景语境应用于《论语》语篇翻译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7.
《沉沦》的开创意义是“五四”之后的青年知识分子对于封建旧道德、旧礼教的叛逆。然而作品的主人公作为新时代知识分子的代表,其心理结构中却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中国古代的文人情怀。  相似文献   
58.
《文化偏至论》非常卓越地提出了一条具有开创性和指导性的文化选择原则,它在西方文化发展时,运用了颇为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如历史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审时度势的方法等。鲁迅对19世纪工业文明通弊的批评,确实做到了“外之不后于世界之思潮”,他那“非物质,重个人”的文化主张,带有浪漫性和主观片面性。他对清末一部分断派人物因西方文化渗入而产生的民族虚无主义情绪深为不满,早期文化思想带些“复西”倾向。所谓“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是对民族文化精神复苏的关注,而不是盲目复古,死抱国粹。  相似文献   
59.
<论衡>总括范围副词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衡》总括范围副词共16个.它们以修饰动词谓语为最常见.此外还可以修饰形容词以及充当谓语的名词.在句中或与所修饰对象紧密衔接.或前置,中间插入其他词语;它们绝大多数是双指多项副词.且以前指为主。  相似文献   
60.
文章对《论语》中的比喻作了穷尽性的归纳与分析,从喻体的选用、比喻的外在形式、内部结构等角度出发,在分类的同时着重分析了不同类别的比喻的语言特色、表达效果,认为《论语》中的比喻形式简洁,表意丰富,为后世比喻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