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485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84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参加八段锦锻炼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参加八段锦锻炼,身体价值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和PMOS指数等指标在实验前后差异显著,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可以起到促进心理健康的效果,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2.
金圣叹在对《水浒传》的评点中总结出众多新的小说理论。其中,小说创作中的“三境界说,”即“圣境”、“神境”和“化境,”又为小说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金圣叹认为小说创作必须根植于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感想,善于抓住瞬间的灵感,从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最高境界——“化境”。  相似文献   
103.
在魏晋文学自觉时代,建安文学的群鸟乱飞,衍变为阮籍苦闷的模糊鸟,再发展到个性化的陶诗田园自由鸟。飞鸟意象由先秦两汉诗的群体性、类别性,至此成为带有诗人明显的主体性。其间诗赋的交流,则使飞鸟意象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104.
辽金元绝句诗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前代的水平,将中国古代绝句创作推向新的高度.辽代绝句诗创作始于耶律倍,圣宗以后在艺术上逐渐成熟,终于到耶律弘基、萧观音臻于艺术水平的最高点.金绝句诗的发展分为三期:前期借才异代,为草创阶段;中期国朝文派的绝句诗创作出现高峰;后期是绝句诗的繁荣鼎盛阶段.元绝句诗的流程以延祐年间为断,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元绝句诗为中国古代这一体类的诗歌提供了很多新的因子.辽金元绝句诗是在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下发展的,是民族融合、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5.
西晋与东晋时期的政治体制是名士政治 ,在这种体制下 ,整个社会充满着浓厚的期待名士之风 ,政治家地位的获得不是以他的政治功绩 ,而更多是通过政治家在政治之外的名誉而得到。这种体制以东晋为其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106.
对20世纪金圣叹及其小说理论研究的现状作了梳理与回顾,并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了相应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索传统武术劲的系统训练方法及科学原理;方法:在对传统武术站桩练劲进行科学创新再指导6名运动员训练;结果:接受站桩训练的学员训练100小时后全身主要肌肉均建立一种反射,此反射能在特定的姿势下被激活,并且此反射被激活后使肌肉贮存弹性势能而增加出拳、出腿的速度和力量;结论:传统武术劲是符合现代生理学的一门科学的运动技术,它的原理就是人体在紧张性牵张反射的基础上通过训练建立的一个高级的运动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108.
王菁 《科教文汇》2012,(35):141-141,157
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以文人的聚会为中心,由乐而哀的情感变化可看出魏晋时代人们对生死存亡的哀伤与感叹,是魏晋时期的代表作.潇洒俊逸的笔法创造了具有新艺术境界的草书——“今草”是书法史上最为重要的转折点.不论东晋或是现在,王羲之书法的造诣仍然是让我们叹为观止的.本文从《兰亭集序》中由乐而哀的情感变化阐述了东晋时期的审美趋向并上升到中华文明的审美趋向以及王羲之的书法创作对后世的影响.所以,他的书法创作,不仅是东晋时期书法审美的结晶,更是将我们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推向了历史的高峰.  相似文献   
109.
魏晋是送别诗趋向成熟的时期,是六朝送别诗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对六朝乃至唐宋送别诗有很强的示范意义。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结构示范性,表现为形式上采用多章结构与组诗结构;题材示范性,表现为内容上大量以公宴、赠答、玄言等题材抒别;动机典型性,从应制与集体赋作导致大量的同题赋别现象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0.
"来~"是吴方言常见结构,北吴语桐庐方言中的"来汉""来里"可兼做动词、介词和助词。从方言内部看,两者在指示位置、表示时态意义和后接地点名词时呈对称分布;从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看,两者与动词的搭配情况与现代汉语的"在"和"着"有所不同。对该结构的特征归纳与语感调查,将在应用层面有助于《桐庐方言志》(1992)的讨论与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