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27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作为猴子,孙悟空性格调皮,永不安分守己,经常有突破规矩的行为出现;他做人做事,与中庸、温良恭俭让背道而驰;他的整个性格是对"食色,性也"的背反;他没有一丝一毫的奴隶思想,追求与最高神佛的平等。这一切使孙悟空成为一个具有新的时代特色的神话人物。  相似文献   
52.
论匈奴僮仆都尉“领西域”“赋税诸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汉王朝政治文化影响进入西域之前,匈奴曾经施行对"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控制。《汉书》卷九六上《西域传上》记载,"匈奴西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赋税诸国,取富给焉"。所谓"赋税",应体现制度化经济关系"。赋税诸国"的征收内容,除畜产、农产外,亦包括矿产、手工业制品和其他物产。匈奴向"乌桓民"征收"皮布税"的情形,可以在讨论匈奴于西域"赋税诸国"时参考。匈奴以此取得经济利益,有地域的限定。可能主要是"匈奴西边日逐王"以及东蒲类王、南犁汙王、呼衍王、伊蠡王等匈奴诸王所统领部族控制的地区。  相似文献   
53.
赵文 《海外英语》2012,(15):216-217,219
作为悲剧《俄狄浦斯王》中重要的女性角色,伊奥卡斯特的命运令人唏嘘不已。身为丈夫的母亲,儿子的妻子,她在挣扎中生存在悲苦中死去。索福克勒斯用伊奥卡斯特的惨剧展示命运之神的力量;伊奥卡斯特却用自己的悲歌隐射作者内心隐秘的欲望。借助佛洛依德的心理分析学说,尤其是人格结构理论与快乐现实原则,索福克勒斯藏匿于《俄狄浦斯王》文本之中伊奥卡斯特台词之后的人格及欲望可被部分的揭露出来。  相似文献   
54.
55.
通过实地考察贵州西江苗族,对比亚鲁王的故事传说,指出苗族(贵州苗族、广西苗族、湘西苗族)的来源与迁徙,从亚鲁王的传说、苗族的语言、贾理、古歌等来梳理一条比较清晰苗族迁徙路线。  相似文献   
56.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Halliday’s theory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 this study intends to analyze the dialogues in the film The King’s Speech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mood type, modal operator and ...  相似文献   
57.
阿城的《棋王》是其代表之作,《象棋的故事》是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一生的最后作品。这两部作品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下棋的题材,同样面对灾难的背景(“文革”和“二战”),都是反思之作。通过对两者的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不同的文化选择,这样的选择向度与作者的文化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8.
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浦斯王》一剧中隐晦地表达了他对僭主政治的不满,该剧因此而有"隐讳教导"的因素。主人公俄狄浦斯有着鲜明的僭主气质,其"弑父娶母"的罪行显然根植于人性的内在罪恶性。至于僭主政治对人性的戕害主要体现在权欲,政治制度以及理性言说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9.
从墓葬的形制与结构判断,西高穴大墓应该是一座东汉晚期的高等级贵族墓;由出土的圭可以确定其是一座东汉晚期的某一个王的墓;由出土的具有“魏武王常所用”铭文的石质器物,可以进一步确定西高穴大墓的墓主人是东汉晚期被封为魏王、死后曾被谥称为魏武王的曹操.因此,考古学界对于西高穴大墓即曹操高陵的判断正确,定性准确.以两宋为界,北宋以前,曹操高陵的所在,文献中一直有明确的记载,不存在疑问,更没有所谓疑冢之说.自南宋始,曹操“七十二疑冢”说产生并流布开来.究其原因,这主要与曹操高陵的西晋被盗以及后来北宋的修复有关.曹操墓在西晋被盗后,墓葬暴露,其所在成为尽人皆知的事实.北宋对曹操墓的修葺与保护,使曹操高陵因被盗而形成的识别标识湮灭;加之地表植被的恢复,原本“不封不树”的曹操墓与周边环境统一,外表已难辨识;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北宋灭亡,守冢户逃离,曹操墓就渐渐成为人们不知所在的疑问.  相似文献   
60.
This essay advocates closer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cendent rhetoric and public memory sites.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B. B. King Museum and Delta Interpretive Center in Indianola, Mississippi, the essa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vicarious transcendence, a powerful, yet underexplored mode of public discourse that highlights how visitors arrive at a transcendent state via the transcendent journey of another agent. As the state’s premier destination for blues tourists, the King Museum also becomes a vehicle for Mississippi’s vicarious transcendence of its own legacy of slavery and systemic rac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