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26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歌,意象选取纤细精妙,意象组合独具匠心,呈现出变幻多姿与凄迷伤感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282.
李清照词中大量描绘了各样的花卉,尤以咏梅为著。她常以梅自比,梅成了她的化身。结合李清照一生的经历,探析女词人大量咏花词中所反映的其前、中、晚期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83.
唐“甘露之变”后,李训等四位宰相冤死,还被诬为“逆贼”,在宦官气焰嚣张,朝野噤若寒蝉的政治形势下,李玫创作了《喷玉泉幽魂》传奇,尊称四相为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丈夫”,为之鸣冤叫屈,是一篇具有进步意义的学作品,李玫与四相,卢仝的关系,前人亦有未谛之处,均予以发明。  相似文献   
284.
翻译主体间性将作者、译者、读者都做为主体。翻译是在这3个主体之间相互发生关系的基础上,以译者为中心所产生的活动。作者这一主体在英语影视中相当于编剧,英汉翻译不能偏离剧本,不能偏离编剧最初的写作意图。译者作为一个主体,在沟通英汉两种文化的同时,寻找协调编剧和观众之间的最佳平衡点。观众的主体性说明英语影视字幕的汉译只能尽量让大多数观众接受,并且在观众的批评声中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285.
大山所蕴育的文化和所承载的生活是云南彝族作家纳张元、李智红创作的重要元素。从纳张元、李智红作品对大山的精神皈依和对大山文化的价值取向等方面,探讨作家的大山情结及大山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86.
李渔与冒襄     
李渔与冒襄于同年出生于如皋城,两人都有多方面的艺修养和丰富多彩的爱情生活,而两人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有很大差别,李渔的人生道路带有商业色彩,而冒襄的活动具有政治性质,是分属两个不同层次的化人,李渔的化成就高于冒襄。李、冒有不少共同的友人,但一生未有交游,这与二的出身、际遇、性格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87.
传世的李白词,除争议颇大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箫声咽)二词外,另外十五首词中,只有《清平调》三首及《秋风清》为李白所作,余十一首虽为词,但皆系后人托李白之名而传世。《清平调》三首虽属李白的作品,但其是三首“披乐”咏唱的声诗,而非词;《秋风清》在宋蜀刻本《李太白集》中,其题则为《三五七言诗》,亦非词。  相似文献   
288.
李白的诗歌多以高度沈缩的笔法来概括时间跨度较大的事件,《临路歌》就以短短六句诗概括了他一生的追求和经历。李白用自己的诗歌为自己雕刻了一座千古朽的崇高的悲剧性的大鹏形象。  相似文献   
289.
李清照在其作品彰显了自己的人格魅力,其作品的美与人格的美内外呼应、互为表里,从东方女性美、个性的大胆张扬、大丈夫胸襟等方面论述了李清照作品所显示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90.
中唐诗人李绅,首创乐府新题,反映社会现实,同情民生疾苦。元稹、白居易随后唱和、倡导,于是形成了中唐新乐府运动。诗集《追昔游》是他晚年的重要作品,追忆了他宦海沉浮的人生历程。还有些写景抒情、吊古抒怀及与朋友唱和酬赠之诗,也能显示出他的胸怀意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