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712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72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余华是中国文坛八十年代先锋派作家群中非常出色的一位,在他转型期前的作品中,他对暴力的叙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本文尝试着重从暴力与仪式、暴力与历史、暴力与刑罚、暴力与死亡、暴力与权力机制间关系五个方面对余华转型期前作品中的暴力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32.
文章为了深入研究《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将《聊斋志异》的《香玉》篇与《红楼梦》的前八十回——《石头记》,加以比照。陈述了挠痒情节、香玉之名、典故、灌溉之恩、双美与兼美、意淫、弱质与病西施、情痴、梁上燕与梁间燕、赤芽与赤瑕宫神瑛侍者、短窗与茜纱窗、花神与警幻仙姑、《哭花》诗与《芙蓉女儿诔》、下清宫与行宫、三生石等一些相关内容,从而认为《香玉》篇是《石头记》许多重要构思的源泉。  相似文献   
33.
《左传》、《国语》的心理疾病与心理健康思想是在春秋理性与迷信交织存在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带有浓重的时代思想烙印。它记载了心疾、无慧和童昏等生理性心理疾病,描述了顽、贪琳无厌和好沽等心理性心理疾病,并对生理性与心理性心理疾病的关联有理性认识;分别论述和总结了情绪、神志等生命力、行为乃至人格等方面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和影响;包含“视正听和”、日常行动不“壹”、分业居住、教育和“节”制是达到和保持心理健康途径的思想。这些对今天心理健康建设具有可贵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李佩甫是当代河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植物书写"在《羊的门》《城的灯》《生命册》《平原客》等"平原系列"小说中都有鲜明呈现,它是李佩甫思考中原文化意蕴的重要切入点。在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语境中,少数人历经磨难如愿逃离乡村,最后却沦为城市生存法则的奴隶。"平原叙事"构成了李佩甫小说的主要叙事方式。平原乡村的民间文化形态不仅具有自由自在性,而且还存在着藏污纳垢的典型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原文化传统的矛盾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35.
洋务派在创办轮船招商局之初,就有着以其民用企业之体,而达到海防之用的设想,并力图将这种设想付诸实践。轮船招商局在晚清海防中确实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它在北洋、南洋海防的筹饷、军运等方面以及台湾海防方面作出了贡献;它租领马尾船政局所造船只,对维系马尾船政局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它寓兵于商,对增强晚清国防实力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6.
大量植物意象的运用是李佩甫小说的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透过这些植物意象,那些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平原人"形象跃然纸上。隐喻乡村女性的乡间最常见的"牛屎饼花",折射出平原人"败中求生,小中求活"的生存本能的"小虫儿窝蛋"和"败节草",还有充满神秘色彩的"汗血石榴""人面橘"等,所有这些意象都无疑为我们洞悉作家是如何解读社会的提供了一个切入点,从而成为理解李佩甫小说的关键。  相似文献   
37.
作为类象思维的产物,相术对较近时间的前景可以部分测知,而对几百年远的情景则难以预见。但这种技术进入《左传》、《国语》等典籍之后,作者必然进行改造,以服务于他的写作目的,于是就与本来意义的神秘技术有了差异。  相似文献   
38.
郁达夫时母亲有一种复杂而矛盾的爱。童年时期的生命体验和成年后的命运遭际使他陷入生存困境和精神痛苦。现实中的郁达夫渴望拥有一种温馨的、理想的母爱,反映在其作品中,则是他创造了一个母亲意象世界,建构了灵魂的安居工程,从一而获得自我灵魂拯救。  相似文献   
39.
40.
蘩漪的悲剧是她追求个性自由、爱情幸福与周公馆令人窒息的环境之间的冲突、是马克思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所形成的.蘩漪的追求是正常且合乎人性的,是生命为了改变生存境遇、争取精神自由,在苦斗中走向毁灭的生存悲剧.其强烈的反抗和最终的毁灭反映了女性个性解放冲决罗网的时代精神和崇高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