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483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26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刘伶简论     
学术界对刘伶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言行的考察。本文则从刘伶的言行入手,探讨其言行中所蕴含的玄学意境,探讨《酒德颂》的文本思想内容及其对颂体文的传统写作规范的突破,刘伶从特异的言行到对《酒德颂》的创作,是对玄学意境和自由的追求,虽然在这过程中他有反抗、蔑视和讽刺世俗礼法及其代言人的行为,但这只是其实践和追求过程中造成的客观效果而不是他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02.
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多以妇女和儿童为表现对象的小说家,凌叔华的小说超脱了"五四"的激越和热烈,采用一种话语蕴藉的方式、借助含蓄与含混两种表现形态,使有限的话语蕴含多重复杂意义,赋予作品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这种创作手法不仅与小说的表现对象相得益彰,使小说有一种美文效果,而且对于当今流于表面的文学创作现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同样是描写封建社会大家庭里悲哀愁苦的妇女形象,凌叔华和苏童却展示了他们各自的语言特色。文章通过对比的手法,从叙述风格和语言特色两方面来分析宋元水墨画和晚唐唯美诗是怎样影响到《一件喜事》和《妻妾成群》的创作特色的,同时得出凌叔华的写作较多地受到宋元山水画境的影响,她把绘画的技巧带到小说中,简单的对话、儿童的视角、恬淡的叙述、巧妙地细节,使文章散发着一种清淡幽远的余韵,吸引着大片读者。相比起来苏童则更多地受到晚唐诗风的熏陶,唯美感伤的文字、柔软飘逸的风格、凄清幽怨的意象,使得《妻妾成群》以小说的方式再现晚唐诗歌的魅力,读者在阅读时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但在沉醉之余却又压抑感伤。  相似文献   
104.
丁玲是解放区文学创作中的一位颇具代表性的作家。其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实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方向,深入农民生活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小说在题材上具有开拓性意义,作家在处理"土改"这一重大题材时,显示了一贯的大气写作风格,特别是在对中国农民身上存在的弱点所进行的客观描写和审视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具有其他同类小说所未能达到的思想深度,但"遵命"之后写就的该作品也存在人物塑造欠厚重立体等缺憾。  相似文献   
105.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享有国际声誉的长篇小说,但也是饱受争议的一部作品。争议来自于作品的异质性。它既是意识形态化地反映土改运动的典范之作,又处处闪烁着丁玲个性的光辉:强烈的政治化色彩与无法被湮没的知识分子视角;反思知识分子问题的浅露与内在深沉;女性立场的表面淡化与实质深入;政治意义限制下的叙事融入作家一贯的委婉细腻之风。这些外在与内在、浅表与深层的看似矛盾的特质带给读者与研究者特殊的感受与评价,这也正是丁玲的复杂之处与独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6.
谢灵运是六朝时代一位有着多方面才能和素养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具有"赏情适性"的审美追求。此种创作审美追求突破了"诗言志"的传统,强调了审美主体的心灵自由性,以及审美的超功利性,把文学上升到审美经验层面,摆脱玄言的藩篱,走向诗的审美独立,成为我国诗歌美学转型期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07.
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后,思念故乡,便筑台登高遥望中原方向,后人称为李陵"望乡台"。李陵台位于元上都附近,是承载元代多民族诗人复杂情感的载体。元代诗人借咏李陵台,表现李陵的乡关之思,表达自己对汉朝统治者刻薄寡恩的批判,以及对李陵、司马迁遭遇的同情,也表现诗人对民族气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8.
司马相如作为汉代辞赋大家,是刘勰《文心雕龙》讨论较多的作家之一。刘勰《文心雕龙》对于司马相如的批评与前人对司马相如的批评截然不同,前人以"依经立论"为原则,而刘勰《文心雕龙》却是以"衔华佩实"为准则,对司马相如的作品从"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两个方面进行批评。其一,对"有韵之文"辞赋作品因其过于华丽,而提出批评和指责;其二,对"无韵之笔"诏策文、檄移文和封禅文等作品给予了肯定。刘勰《文心雕龙》对司马相如的批评,显示了刘勰对汉魏以来文学过于追求形式华丽的一种批评。  相似文献   
109.
刘震云继《一句顶一万句》之后,推出长篇新作《我不是潘金莲》,用幽默讽刺的笔调写出了一个离奇的故事:农妇李雪莲20年来执著于上访的故事。她希望借用这种方式摆脱"潘金莲的"骂名,重新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小说结构清晰,语言简练,表面上讲述告状的故事,实则折射了社会现象,讽刺了只为私利的各级官员,展示了百态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10.
莎菲是一位深层心灵觉醒的女性,与其他走出家庭、迈向社会的觉醒的中国"娜拉"们不同,其首先面临的是一个生命自我的问题,以自身为标本对世界和自我本身进行叩问,建立了关于自我的新维度.自我被当作精神世界看待,通过对世俗、肉身存在的反思来取得的,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存在意识,对自我孜孜不倦地挖掘、坚守和追寻,构成伟大而痛苦的循环,实现精神自救的旅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