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16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刘少奇的党内民主思想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少奇的党内民主思想包括实行民主集中制;正确开展党内斗争;克服官僚主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建立和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等。这些作为刘少奇党建思想的重要方面,丰富了毛泽东思想,对今天进一步推动党内民主化进程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2.
刘勰的《文心雕龙》处于中国古代意象说到意境说的转变过渡时期。《文心雕龙》意想说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系统的理论学说。在《文心雕龙》中“意象”首次被运用于文艺美学领域,《文心雕龙》围绕着“意象”展开了一系列文艺美学上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大量相关的学术范畴,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如何营构融合审美意象,并完美地传达审美意象,是《文心雕龙》意象说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163.
吴思增 《天中学刊》2005,20(4):77-79
刘禹锡是中唐富有创作成就的一位诗人。他身历贬谪,寄情巴楚,写下许多佳篇,《竹枝词》即作于此间。其诗反映了当地的山川形貌和风土人情,同时巴楚独特的民风又影响着诗人的心绪情感,诗中寄寓着作者的漂泊之感和凄凉幽思,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64.
文章在分析刘秉忠现存小令艺术特色的基础上,从其中体现出来的主题、审美范式的变化等方面,具体评述了他的散曲创作在散曲发展正确道路的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165.
今传本《列子书录》与刘向的关系历来存有争议。许多研究者认为,今传本《列子书录》乃后世伪作,与刘向没有关系。文章辩驳考论后认为,今天流传的《列子书录》出自刘向之手,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列子》也是刘向所校定的《列子》。  相似文献   
166.
刘章,是建国后崛起的老一代诗人中硕果仅存的“农民诗人”。他的诗以饱含乡土气息和浓烈的乡情而独领风标。他从农村颖出,历经生活磨炼,却坚毅不拔地用他的诗歌编织着对生活的美好幢憬,强烈地体现着辛勤、挚爱和奉献的主题。他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诗歌在无忧的调子后面隐含着他的苦闷彷徨,其后的诗歌则是欢乐与忧忿,平和和激砺同行,显得比较开放成熟。他始终坚持着自己农村题材的根据地,但却与时俱进地扩张到了旅游题材和社会生活的一般题材,有很多诗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很高的思想性,使诗人完成了由农民诗人到人民诗人的升华。在诗歌形式上,刘章由单一自由诗转向多种形式的探索,尤其在吸收古典诗词传统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实践。他的诗中显现的是一个虔诚的诗路跋涉者的刘章。  相似文献   
167.
“裹足”一词有不同的来源,一来自《谏逐客书》“裹足不入秦”、《战国策》“杜口裹足”,一来自墨子“裂裳裹足”;来源不同则演变后的词义及用法有异。形容有所顾虑而让步,是前一个来源;形容行路的急切与艰苦或出行的情态,指称行李盘缠,是后一个来源。本从区分不同来源入手,对“裹足”的用例及误解作出梳理与辩证。  相似文献   
168.
柳宗元诗歌在中国古典诗歌论评史上,形成了三个主要接受维面:一是对其诗作风格进行深入探析;二是从其生活遭遇、思想等方面切入论评,知人论诗;三是将其与韦应物、韩愈等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批评。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合,构成较为完善的柳宗元诗歌接受系统,使柳宗元诗歌研究不断走向全面深入。  相似文献   
169.
当前学界对于刘宗周思想的定位,多因其有改造王学之功而称其为王学之殿军,但对于其所理解王阳明之学是否即为得王学之"真",缺少一定的反思性思考。认真研读刘宗周阐述及评价王阳明思想的重要著作《阳明传信录》,对该书中刘宗周评"四句教"、"良知"、《大学》等按语与王阳明本人的思想作比照考察,发现刘宗周对于王阳明思想的"批评",实际是其对于"致良知"的"误读"。总体来看,刘宗周是继承于"湛学"的思维模式,将具有现象学意义上"自明性"前提的自然存在的"良知"理解为可界说的"知识性"存在,这种解读方式在学理上乃是"心学"之倒退。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或为合理把握刘宗周思想及梳理宋明理学的发展脉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0.
香港作家刘以鬯的长篇小说《酒徒》是“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作者在借鉴西方意识流小说技巧时,从四个方面即意识流与现代诗意象的结合、情节交待与意识流动的交替展示、社会现实与“内心真实”的交融、意识流与象征手法的结合,说明了作者在对新感觉派、西方意识流及传统文学中的意象、情节及象征手法的整合中,形成了自己的“意识流”小说的特色,但他这种特色不可避免地具有肤浅性和世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