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毛诗序》对《诗经》中某些篇目的解释有合理的成分,这是《毛诗序》千百年来得以流传的的原因之一。一般认为朱熹《诗集传》是反《毛诗序》的,但有些地方却对《毛诗序》有所遵从,这说明《毛诗序》的解说有其合理之处。从文化典故来看,《毛诗序》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甚巨,也说明《毛诗序》存有其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32.
《诗经》中的酒文化内容丰富、形象直观、生动可感、富有感情色彩和生活气息。酒字,在《诗经》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诗经》的作者对于酒内在本质的认识已有较高水平。了解《诗经》中的古代酒文化,对于我们当今探讨、改革酒文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3.
孔子说诗上承春秋的用诗又不同于春秋,下起两汉四家说诗又不同于四家说诗,既是两者之间的过渡,又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有关孔子言行论述的著作:《论语》《孔丛子》以及上海博简《孔子诗论》中不难看出。孔子的说诗的特点被后世或继承或弃置,这之间虽有着它深刻的历史因素,但对后世的影响仍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34.
文与质的关系问题是扬雄美学思想的中心内容。他主张“文质”兼备,二者统一,其中“质”必须符合明道、宗经、征圣的原则,符合这一原则的就是美的。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扬雄对汉赋进行了批评,这源于汉赋的形式与内容不统一,文质不相符。文质和谐才成为美。可见,扬雄对于辞赋的看法,是贯彻了他的“文质”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35.
《梁书》、《陈书》不载徐陵编撰《玉台新咏》一事,有学者认为是出于撰史者遗忘,更有把此作为否定《玉台新咏》为徐陵所编的证据。但结合《梁》、《陈》二书的写作背景及唐初人对待宫体诗的态度,可知此现象是姚思廉有意为徐陵避讳的结果。  相似文献   
36.
以歌谣《越后石臼歌》、歌舞伎《积恋雪关扉》和谣曲《周南》等为中心,考察日本江户文艺中的《诗经·国风》影响。研究证明,《国风》对江户作者的精神影响,在于对民众艺术的尊重与肯定,召唤文化人为将其提高到新的艺术层次和普及到更广泛的范围而积极进行创作活动。三部作品的产生,离不开江户幕府对儒教的倡导、神佛融合的传统和多样町人文化并行发展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37.
《毛诗序》是先秦至两汉诗经学的一个总结,其中《诗大序》可以说是先秦至两汉第一篇较为完整的诗歌理论专著。《诗大序》的内容可以分为三方面:一为风化说,二为诗言志说,三为六义说。这三点体现了汉代诗歌观念的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38.
《诗》早期特殊的传播方式,是其经典化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家制度化的“采诗”与“献诗”,作为一次自下而上的传播,使《诗》由乡间里巷走向了神圣的庙堂圣殿“;诗”的礼乐制度化,则标志着《诗》由民间歌谣转化为典礼乐歌,在自上而下的传播中被赋予了整合社会价值导向的教育意义;春秋战国间的“赋诗”与“引诗”,将这部先王之书广泛应用到具体社会生活中,《诗》成了政治生活中交流的工具,进一步为它的经典化打下了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39.
《诗经》凡305篇,言及马者,共计51篇,篇什颇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奔腾飞跃的马儿的世界和周人丰富的马文化。《诗经》中马的名称、描写马的词语及马具名目繁多。通过《诗经》可以考察周人如何畜养马匹、马的主要用途以及马与周族之关系。《诗经》开始了以马喻人的传统。  相似文献   
40.
班固在汉代《诗》学存在今古之争,同时官方学术又重视家法的情况下,并不为一家一派之说所拘囿,对三家诗和《毛诗》博览通习、兼收并蓄。班固《诗》学的这一特点,与汉代学术的一些发展趋势密切相关,既是对日见蠹坏的汉代官方今文经学的反动,同时亦与当日颇为兴盛的"通人"之学相呼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