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前人对《诗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详尽考释。本人对《诗经》有些词语的注释不敢苟同。现辑录几则,向通家问教。  相似文献   
62.
《风骚比较新论》一书,科学运用比较方法,在综论中原文化影响南楚文化的宏观背景下,从“文学精神”、“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三大版块,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立体化地具体展开对《风》与《骚》在忧患意识、山水美意识、自然生态意识、龙凤文化、梦幻文化、弃妇情结、体制特征、比兴艺术等方面的异同比较,用事实证明《诗经》对《楚辞》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全文系统而简略地叙述了唐代关于蜀地所作的赋记,引述裁析志史,对唐代蜀中赋的佳作名篇加以解构诠释。以此对于唐代文学赋章的研究作出新的探讨和论证。  相似文献   
64.
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从问世起,就在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意义上被解读着,它所由诞生之地的日本的文化背景却一直被忽略了.然而,<女神>的文本,可以说是建立在一个再创世神话的叙述框架内."女神"与"太阳"的意象,有力地表达了<女神>毁坏与创造的基本主题.这样的叙事方式和这两组意象的获得,更多的是诗人从日本传统文化中存留的创世神话系统及其传统文化语境中感悟到的.郭沫若<女神>时期的创作与日本文化有着诸多联系.  相似文献   
65.
《女神》中的作品在内容上往往包含着一个“毁灭—创造”的结构,以此回应了时代的创新要求。《女神》诗意创新的内在动力在于它拆解了一些陈旧的修辞规范,在语言工具的解放和现代经验的传达之间建立起了新的平衡。这种创新还带来了《女神》与古典诗歌在诗意生成方式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66.
《诗经》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第一部音乐著作。从“音乐学”角度入手,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研究方法,对《诗经》的音乐结构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初步的探索,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诗经》句式以四言齐言为基本句式,兼有从二言至九言不等的长短句,主要是由《诗经》音乐的物质性因素、长短句与齐言的协调配合因素以及抒情性因素所决定的;《诗经》以三段体为主要格式,其形成与《诗经》本身的音乐性有紧密的关系;《诗经》的曲式可重新归纳为同一曲调反复、主附结构、主副歌体、联缀体四大类十种曲式。  相似文献   
67.
《诗经》305篇诗歌基本上都是周代社会的诗歌创作。它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描写来创造艺术意境和形象,所体现的主要是周代的艺术风貌,其艺术成就折射出周代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诗经>同义词实例的全面细致考察,本文归纳出四组同义词,结合历代训诂文献资料,对每组同义词内部的细微差别进行具体辨析,以准确把握每个词的表义特征.  相似文献   
69.
《诗经·魏风》中的“劳者之歌”《伐檀》、《硕鼠》,是孔子嫡传弟子子夏在关中故乡(当时属魏国)反对法家改革的结果,《伐檀》、《硕鼠》本身证明了这一点,新出土的《子夏诗论》也自白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0.
<诗经>是一部优秀文学作品,许多诗篇突出表现了中华民族古朴而又鲜明的传统思想和民族精神:一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二是和睦相处的宗国情感;三是扬善嫉恶的正义立场;四是热爱和平的反战思想和同仇敌忾的卫国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诗经>不仅是我国古典文学发展的摇篮,也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