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5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5995篇
科学研究   99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76篇
综合类   33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586篇
  2011年   609篇
  2010年   508篇
  2009年   427篇
  2008年   443篇
  2007年   518篇
  2006年   508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43篇
  2003年   321篇
  2002年   304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海南民歌源远流长,黎族是古越族后裔,善于“野音”。黎族五大方言区(“哈”方言、“杞”方言、“润”方言、“赛”方言和“美孚”方言)的民歌各有特色,文章以赛方言民歌的音乐形态作为分析对象,对其音乐的调式、节拍、旋律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2.
关中方言的一项重要参考资料——读《李十三十大本》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清代关中方言的研究材料相对较少,学者或直接从唐宋西北方音下推今关中方言,或以今关中方言直接上接唐宋西北方音。明清时期关中方言的特征大都是缺失的一环。戏曲语言对研究汉语方言具有重要意义。清代碗碗腔剧作家李十三的《李十三十大本》中保留着诸多关中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是研究关中方言的一项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3.
唐诗中的模糊数字翻译一直是译者面对的难题。以诗人李白的名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唐诗中模糊数字的妙用和不同译本的对比,归纳总结得出,译者应视模糊数字的具体情况采用具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4.
节奏是一种无形的话语,与表面有形的话语相互交织,构成了诗歌完整的结构和意蕴,对情绪和情感的表达具有巨大的作用。《凤凰涅槃》对节奏性的追求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现代中国文学中诗歌的经典化过程及其所面临的困境与诗人们对节奏的把握有关。  相似文献   
155.
宋诗中的反讽现象十分突出。宋诗的语言反讽如矛盾语、悖论语和诙谐语与宋诗语言含蓄蕴藉的风格有关;宋诗的结构反讽体现为宋诗章法的转折和对比;宋诗的主题反讽则表现了宋代诗人出世与入世、浪漫与现实、悲观与乐观的辩证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56.
跨文化诗歌翻译,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研究方向,被视为文学翻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家都就其性质、标准、方法、技巧等方面对诗歌翻译进行了研究和论证,然而,作为翻译活动主体之一的译者,却是近年来才引起译界重视。译者的主体性对整个翻译过程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译者主体性研究正在探索中的课题,本文试从诗歌翻译这个跨文化活动中来探究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57.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形式。中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应引导学生从形象、语言、情感、意境等方面去发现诗美,品赏诗美。运用比较法解读、鉴赏诗歌,是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8.
刘爽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6):139-139,141
本文以M.A.K.Halliday提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三个纯理功能为依据,以英汉诗歌翻译为分析素材,从重合主位理论的角度透视英汉诗歌翻译中重合主位体现手法的文化差异及其语义理据。将讨论重合主位在英汉诗歌中显性因素与隐性因素互动机制,分析原诗歌的重合主位所承载的双重功能在译文中表现形式,从诸多方面再现原诗歌的行、韵、义。  相似文献   
159.
对白居易诗歌中与"云"有关的意象词语进行语言分析,意在从语言研究的角度挖掘或阐释这些意象词语背后的"隐含意义",揭示其间融入的人文因素和文化积淀,从而为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新思路作出尝试。  相似文献   
160.
《论语》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代表。因其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力,对它的理解和传承尤为重要。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解读之中虽有独到之处,但注释之下有不够精准之嫌。兹就其译注中不妥之处,从词义考证入手分析论证,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