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4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2618篇
科学研究   4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2篇
综合类   156篇
信息传播   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三段指标等方法,对乒乓球拍改用无机胶水后李晓霞的比赛录像数据进行技战术量化统计分析,对无机时代李晓霞的三段技战术指标进行研究,总结出李晓霞在无机时代技战术方面的一些规律和存在问题,为优秀女子乒乓球选手的比赛和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李昉作为宋初"白体诗"的代表诗人,其诗歌创作体现出典型的"白体诗"特点:诗人心态上,居事常简,闲适清静;诗歌形式上,多属对工巧、"吟玩性情"的唱和之作,并以五言、七言律诗为主;语言风格上,闲适散淡、平夷雅正。  相似文献   
993.
李杜优劣在古典诗学史上的论争,反映出诗论家在诗学观点、审美取向上的差异。朝鲜诗家对"李杜优劣论"的解读,从域外的角度折射了这一论争所具有的美学意义,对此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94.
李贺诗在宋元之际非常盛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通过对现存文献记载的分析与梳理,简要论述了评点大师刘辰翁对李贺诗的盛行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朝鲜朝建立之初至16世纪末主要诗人的汉诗创作,李胄、金净、朴淳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宗唐先驱。李胄像中国晚唐苦吟诗人一样继承了王维、孟浩然和大历诗人平淡清空的诗境传统,其诗歌多写羁愁离恨。金净在继承融合唐代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清新淡雅的诗风,其诗歌题材以写景抒怀、酬答赠别为主。朴淳将盛唐王孟的淡远清新及中唐元白的平易浅切融于一已,诗风清新淡远,其抒怀写景之作尤佳。  相似文献   
996.
李广田20世纪30年代乡土散文的创作是一个师承、借鉴和创新的过程。周作人作为李广田乡土散文创作的引路人,他的文学理论与小品文创作在文学观念、文章内容、文体样式、文章风格、取材方式上对李广田30年代乡土散文的创作影响很大。在周作人的影响下,李广田的散文集在乡土想象中以风景、风情、人物为基本内容创造了一个富有诗性的乡土画廊。李广田师承周作人,但他30年代的乡土散文绝不是简单地去重复周作人的散文,而是在师承中创新,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997.
通过横向比较分析的方法,阐述了柳冠中和李乐山的设计思想,分别从早期留学背景、工业设计教育者以及工业设计思想三个方面阐述了二人的共性以及各自独特的部分,使我们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他们的设计思想,从而更好的理解工业设计。  相似文献   
998.
小城文学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李杭育80年代的几个短篇,对"葛川江"上的一群朴野、粗拙的精魂,表现出了无限的神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民族精魂与民族气质的正面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传统文化的演变与世纪新文化的创建过程,成为新时期文学中小城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99.
李秉德先生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开创了我国现代教学论的学科体系。"七要素说"立足于学校教学现象,是其教学论的核心思想。李秉德先生为首席专家的研究团队,从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反馈、教师等七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出发,形成教学活动的运转机制,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学论学科体系,发展了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00.
"哥德巴赫"派报告文学曾出现过两次创作热潮,也表现出两个不同阶段。其前后阶段的代表分别是徐迟与李鸣生。从徐迟到李鸣生,新老"哥德巴赫"派虽然一脉相承,有着内在的影响与继承关系,但与整个时代政治和文化生态相一致,其中也存在诸多差异,并表现出不同的鲜明特色。即以李鸣生为代表的新一代,在精神承担、典型叙事与史诗追求等方面,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