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教育   958篇
科学研究   86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60篇
综合类   8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0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钱理群先生秉着"作家的文学史研究"这一多向、多维的理论研究方法,对曹禺及其戏剧作品作了一次"心灵史"的精神巡礼。其批评措语中存在一些错谬及疏漏处,作为批评的批评,对其中的一些缺欠问题进行探源性的思考和驳难。  相似文献   
22.
赫尔巴特提出人的"可塑性",核心旨趣在于批判宿命论和先验主义自由论,论证人接受教育的必要性,从而合逻辑地导出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合理性。本纳通过对"可塑性"与"主动性要求"及其相互关系的阐释,论证了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人类实践形式的独特性:教育是一种暗含自我否定力量的实践,"教育的自我终结"恰恰意味着教育的成功;意味着受教育者内在能量的扩充,生存智慧的提升和生命自觉的实现。  相似文献   
23.
站在女性关注的立场,萧红的《生死场》、《呼兰河传》和《小城三月》这三部作品之间有着紧密的连续性。一方面,顺着作品本身的思路,这三部小说表达着萧红对于女性由受压迫到觉醒再到幻灭的命运的思考,另一方面,联系萧红的亲身经历,这三部小说又埋藏着她自身理想一步步破灭的悲剧。文本内的被思考者和文本外的思考者的双重悲剧呼吁着整个社会和女性自身对女性独立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24.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及其伦理学慎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作物的大田释放和商品化种植,在解决由全球人口数量激增和耕地面积减少所导致的粮食危机问题上日益显示出巨大的优势;然而也引起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的全球性争论和关注。从生命伦理学的角度出发,人们应该评价和接受转基因作物,应制订符合人类伦理道德标准的相应的程序来促进转基因技术扬长避短、健康发展,使其真正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25.
带钢的"跑偏"及纠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带钢在运送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的“跑偏”情况加以说明、分析。并提出采用控制辊系统纠偏方式,并对其纠偏方式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6.
该文通过研究指出,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重要的学习、游戏、活动的环节,教师在引领幼儿实现各活动区目标与价值的同时,可通过标志渗透、环境引领、规则利用、问题解决、目标融合等方略,有意识引导幼儿发现区域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学习与运用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课程的价值。  相似文献   
27.
萧红与田沁鑫这两个不同时代的思索者,虽相隔半个多世纪,但却通过《生死场》把这两个天才女性的心灵连在了一起,该作从小说到话剧,体现了她们心灵的契合与相通,也显示了她们过人的敏悟、深刻与才华。她们对生与死、男人与女人等等人生基本命题的思考与探索,是真正独立女性的声音,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与价值,表现了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特有的敏感与透彻。  相似文献   
28.
李琦 《培训与研究》2006,23(4):10-12
在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萧红《生死场》的叙事模式独具一格,它标志着萧红文体由探索向成熟的转折,在萧红文体研究以及在中国现代小说结构史上具有创新意义和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9.
西部大开发中,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是一项很重要的职能,其中涉及到政府规划的实施,建立新的生态模式等问题,同时,这一地区的发展定位又决定着青海省今后在西部乃至全国经济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30.
实践-意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实践-意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以实践为取向,以意义为单元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尝试。意义总是在人与事物或他人的联系中显现的。使人与事物或他人相联系的,正是人的能动的实践。人通过实践所实现的正是对意义的理解、追求和创造。实现教育的意义是教师的使命。以提示教师对教育的意义、对自己所授学科的教育意义、对自己正在教授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与联系及其教育意义、对怎样使教育意义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得到实现都具有清醒的意识,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理解和实现教育意义的思维策略,实践-意义取向以意义的追求在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实现着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