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52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既有儿童的天真和幼稚,又有人的博学与深沉。它们并不矛盾地共存于黛玉身上,使黛玉成为世界学画廊中独特的那一个。黛玉性格的形成。不仅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还由于她的一段不同寻常的童年经历。  相似文献   
102.
“立人”思想是“五四”时期许多激进知识分子共同的启蒙思想,林语堂也以“浮躁凌厉”的姿态极力呼唤“科学”、主张“欧化”和提倡“幽默”,以改造国民的劣根性,其目的与视点迥异于鲁迅等其他知识分子,表现了他“立人”思想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对此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刻、完整地了解林语堂的人思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3.
运用录像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和乒乓球“三段评估”等方法,对马琳在北京奥运会(有机时代)和横滨世锦赛(无机时代)的6场重大比赛录像视频进行技战术统计,从微观上分析和比较马琳“有机时代”“无机时代”在发抢段、接抢段、相持段技战术运用效果,为其在“无机时代”进行针对性训练和在比赛中有效运用技战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分段指标评估法,对马琳在北京奥运会比赛中的技战术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得出结论:马琳的发抢优势明显,高质量的抢攻质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接发球段发挥最为稳定,是马琳取得比赛胜利的基础保障。相持段是马琳的薄弱环节;马琳在开局和尾局的战术运用过于保守;正手进攻能力突出,反手位特别是中远台进攻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5.
林纾与“学衡派”先后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敌人,这其中有内在的联系。林纾对包括“新文化派”和“学衡派”在内的后辈人物产生过影响。作为他们共同的老师,不论学缘关系远近,影响大小如何,林纾总以言传身教,或作品流布来影响生徒和后辈。林纾与“学衡派”这种内在的联系可以通过考订三个关键人物对林纾的维护来确证。这三位人物就是吴宓、胡先骕、李濂镗。  相似文献   
106.
林纾是清朝末年优秀的文学翻译家,在他的译文中存在大量变译手法。从顺应论交际语境的物理世界方面看,这些变译是顺应了人们救国图存的目的;从社交世界方面看,是顺应了中国传统道德;从心理世界方面看,顺应了译文读者的心理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107.
林纾是闽籍作家,不识英文,却引介“西学”, 而且用的是文言,成为译界奇观。“白话”登台亮相,林纾却对“文言”情有独钟,故有“文白之辩”,因此被文学史疏远。所幸“文言”与“西学”在林纾笔下情投意合,称道者众,为“小说”扶正立下汗马功劳,又与新文学启蒙不期而遇,其文学修为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108.
运用"译者中心"论,从译者与原文、原语世界及译语世界三者的关系入手,分析林语堂选择英译《浮生六记》的原因,指出林语堂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具体实施对翻译文本的选择,体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09.
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许地山、林清玄散文的最大特色是有着浓厚的佛文化色彩。二人的散文都以展现佛的悲悯情怀为主题,善于将禅的机锋和对日常生活的体悟融为一体。许地山侧重于阐释佛教“苦”、“空”的根本精神,且常常陷入佛理与真爱的困惑中,其散文多呈现出矛盾和迷惘的色调;林清玄多抒写从悲苦中提升、净化而来的感动和欢欣,注重开启心中的星月,其散文清澈明朗。  相似文献   
110.
林逋的隐逸是内心的归隐,是心灵的自由和淡泊,而不是割断与世事的一切联系。他的酬唱赠答诗和送别诗数量颇多,几占其诗作总量的一半。这些诗歌反映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悠然自得的生命本真状态、待人的热情与真诚,以及对历史、现实的思考和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