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40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俞娟娟 《科教文汇》2013,(19):98-98,102
作为全书开篇序幕的重要部分,《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展露出了这部古典小说语言运用的崭新境界。在这一回中的很多细微之处,曹雪芹通过一系列颇有意味的副词的调用彰显出其文学语言大师的炼字功力。  相似文献   
42.
黄英 《科教文汇》2012,(5):77-78
林清玄的《桃花心木》是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哲理散文,在短小的篇幅中,借树苗的生长喻人的成长,以种树人的种树之道比育人之理,从生活小事入手洞见人生智慧,体现了作者的一贯特色.  相似文献   
43.
迄今为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关于林纾及五四新旧思潮的评述都是需要重写的。我们必须摒弃“胜王败寇”的历史书写逻辑,必须摆脱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控制。如果说五四先驱是文化上的激进主义者,林纾则是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者,他们之间是对峙和互补的关系,各有其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44.
“三世”说作为公羊学的一种系统的历史发展学说,是东汉公羊家何休在公羊先师《春秋》“三世”说的理论基础上,经过系统阐发之后而最终构建起来的。何休的“三世”说以“衰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来解说公羊先师的《春秋》“所传闻世—所闻世—所见世”,从而肯定了社会历史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衰乱到太平、从野蛮到文明的不断发展和不断进步的过程。何休的“三世”说与公羊“三统”说、“异内外”说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由此构成为一个系统的“三科九旨”公羊学术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5.
林斤澜是少数的可以成功横跨十七年文学和新时期文学的老作家,愈到晚年,林斤澜的创作愈是老到。正是由于温州地域文化和方言的进入,令林斤澜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小说创作得以别开生面,《矮凳桥风情》系列小说是林斤澜最具地域特色的作品。正如汪曾祺所概括的那样:和许多人一样,林斤澜在新时期前的文学写作,像是说着别人的话,用别人也用的方法写作。从《矮凳桥风情》开始,他才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叙述方式,于是也有了真正的林斤澜小说。  相似文献   
46.
陈小翠是现代著名女画家,同时诗词曲文无一不精。然而这样一位才女却几至湮没无闻,直到近年才略有研究者论及。本文拟对陈小翠著作中研究者很少关注、甚至不为人知的杂剧、传奇进行简要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对其早年创作的戏曲作品的重视。这些杂剧、传奇既在戏曲研究中不乏价值,也能让我们对陈小翠的婚恋观念、婚姻生活有更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47.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朝廷为加强对敌方的控制,将麟、府、丰三州归治河东路。这一措施的旅行,主要是由于此地区特殊的军事战略地位、丰富的战马资源以及朝廷采取犬牙交错的治理原则的结果。  相似文献   
48.
以"五行"文化特性建构人物形象,这是中国古代部分小说人物形象叙事的一种特殊方式。"五行"之特性影响着人物思想、性格的特性生成,使其成为人物形象叙事的重要原型密码。其中猪八戒与林黛玉属"木",其思想、性格具有"木"的文化特性,揭示出"五行"作为文化密码对两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层影响;但两个形象的文化意义、美学意义有所不同:猪八戒是感性的厚重,林黛玉是灵性的升华;猪八戒是喜剧,林黛玉是悲剧。这不仅反映出两部作品思想意蕴的差异,也体现了两部作品美学旨趣的不同。  相似文献   
49.
50.
去年的林纾研究,有旧的热点(翻译),有新的景观。令人欣喜的是,林纾研究的阵地得到了拓展,福建俨然成为林纾研究的"大本营"。解决研究比例上的失衡,林纾研究的未来将会更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