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443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6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71.
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成人高等教育形势异常严峻,本文认为,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管理制度,贯彻终身学习理念,构筑全民学习平台,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72.
柳词问世后不久,就出现了批评的论著。今存文献中留下5位闽北学者对柳永及其词作的评论。这些评论或推崇褒奖,或贬斥无余,或毁誉参半,基本上体现了宋代文人对柳永的态度。古今比较,柳永故乡的当代学者对其研究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1、利用优势资源的自觉意识不强;2、柳永研究历史与现状错觉的困扰;3、对地方文化发展策略的关注滞后;4、学术氛围的淡薄与学术敏感的缺乏;5、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关系的疏离。展望前景,柳永研究空间尚大,远未穷尽。  相似文献   
973.
刘雪庵是20世纪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著名音乐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的"四大弟子"之一.刘雪庵的音乐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声乐作品占据了刘老作品的绝大部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74.
北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禅理诗。其中苏轼的禅理诗创作最具特色。本文试图从"以禅入诗,借诗遣怀"、"以诗说禅,空观自省"、"诗禅融通,随缘自适"等三个方面对苏轼的禅理诗创作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75.
明末清初安康作家刘应秋手稿《一砚斋集》共有散文六十八篇,其思想内容可分为六类:感叹士子怀才不遇,抒写个人不幸人生;记录文友交往,谈论诗文书画;抨击社会时弊,反映民生疾苦;辑录地方文化盛事,展现世情风俗演变;赞颂循良吏治,再现时代风云;探古发幽,挑战古人,另立新言。艺术上有四大特色: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多种修辞方法并用,表现手法多样化;语言以本色为主,典雅工丽兼而有之,擅长用典;风格雄浑豪迈,且富有韵律感、节奏感,呈现出音乐美。  相似文献   
976.
本文借助西方荒诞理论,对柳宗元的寓言进行了重新解读。柳宗元的寓言具有浓厚的荒诞色彩,体现出鲜明的荒诞性特征,一是多喻性,二是夸张性,三是隐喻性。作者正是通过使用这种不合情理、不合逻辑的荒诞手法来揭示生活的本质,表达其对现实的讽刺和批判的真实用意。  相似文献   
977.
南宋诗人刘克庄在桂林时期思想极其复杂。一方面心绪十分低落,现实令他痛苦、失望,人生空漠、虚幻。另外国运动荡边境不安又让他深为焦虑。但美丽的外在风光让他倍觉欣喜,并萌发了逍遥世外的冲动,一定程度冲淡了现实的痛苦,使他从悲哀失落中挣扎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978.
刘勰《文心雕龙》文体论以立范运衡为目的,意在纠正当时文坛写作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为各类文体写作建立起基本的范式。它在真正自觉的意义上对众多文体进行了分类,并阐明其基本体制。《文心雕龙》的问世,标志着写作理论文化的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979.
分析了刘长卿贬谪时期诗歌创作的心路历程:从第一次遭贬谪身处逆境的不屈与悲愤,到第二次遭贬面对宦海沉浮的落寞与消沉,再到暮年时逐渐淡漠于个人的悲欢进而哀怜黎民之疾苦。认为刘长卿的诗歌以其悲愤与凄苦的吟唱为唐诗绚丽的画卷添上了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980.
刘勰在其文论《文心雕龙》中标举一种大文学观。这种大文学观将天文、地文、人文、动植物之文并举,全面深入地提高了文学的地位和影响。但是,从现代逻辑观点来看,刘勰的论述存有一定的疏漏,这个疏漏的存在有其深刻的文化因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