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346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5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51.
屈原和柳宗元的诗文作品,蕴含着共同的精神品格和抒情模式——“骚怨精神”。它是一种执著精神,也是诗人为实现自我、完善自我人格甘愿承受现实不平所带来的一切痛苦折磨而自强自立的进取精神。在抒情模式上作品哀怨幽深,低回曲折,形成了哀怨、凄婉、缠绵的风格。它的形成因素,既有创作主体的因素,也有客观局势的造就,文化因子的传承、交融、吸纳碰撞,以及地域色彩、地理环境均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2.
作为史学家,刘知几从强调史料真实的角度出发,要求撰史者一定要善于考辨文献,并以大无畏的勇气,对包括儒家经典在内的几乎所有史籍进行了系统的清理和批判,辨伪方法多样,开有唐一代疑古辨伪之风。  相似文献   
153.
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的独特身世,使其对汉高祖刘邦高度认同,由此兴起了一场《汉书》经典化和刘邦神圣化的运动,《汉书》从史学意义上的典籍一跃而为政治意义上的经典,刘邦也从宋元时的无赖形象陡升至圣人和偶像的地位。这一运动对明代君臣的行为取向、政策指向、史学倾向和文学转向等各个方面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4.
柳宗元在柳州的诗歌创作,一本其骚人本色,汲摄佛学苦空无常之旨与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开导出在道--自性的神韵中人、事、诗合一的主体生命性向,并以诗彰显其生命状态,充实并发展了中国古代"诗可以怨"的美学风旨,具有较高的文学审美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155.
通过对柳宗元散文句法的分析,明确柳宗元的古文实际上与骈文有着必然的联系,其古文句法具有骈散结合、质朴与华丽共存的特色,这些特色的形成,与柳宗元所处的时代有一定的关系,也与他的主张有一定的关系,这说明文体的演进是相互影响的。这种状况反映了中唐骈散相争所取得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56.
柳宗元散文继承了《国语》之"趣",擅长运用比喻,在打比方时特别注意将大雅和大俗的形象放在一起.其散文的幽默许多是带有讽刺性的,有时则包含着苦涩和心酸.柳宗元也擅长以正话反说的方式来表现幽默,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文采,同时也使其行文幽默,有趣味.  相似文献   
157.
汉初诗坛,因刘邦尚楚歌,主要是楚歌的天地。楚歌有其雄奇阔大的一面,也有其哀婉凄侧的一面。围绕太子的废立与吕氏的干政,刘邦及其子孙唱出了命运的悲歌。他们的楚歌见证了刘氏衰微、吕氏干政、刘氏复振这一权力斗争过程的始终,复活了统治者宫廷搏杀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8.
刘熙载是我国晚清时期著名的学者、文艺理论家和书法家,平生不喜为宦、不喜交游,惟以著书教学为己任。就是这样一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书法史上极有影响的人物,迄今惜无年谱问世。本文多方钩稽文献,作此年谱,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59.
刘基、诸葛亮都是才称王佐、经文纬武、出类拔萃的干练能臣;都是一个时代的杰出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们的生平极富传奇色彩,都是领略一代风骚的历史人物。他们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各自的个性。若想见其历史之真谛,只有将他们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  相似文献   
160.
在中唐诗人刘禹锡坎坷的一生中,长安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诗人心中一个不变的情结。长安因此也成为了诗人诗歌创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刘禹锡的诗歌中,表现有关长安的诗篇占其全部诗作的43%,而且这样的作品贯穿诗人一生的各个阶段。本文以刘禹锡与长安有关的诗歌为研究对象,通过其诗歌中的“长安”描写,进而探究这些因素对诗人诗歌作品内容、情感和诗人心态的影响,从而论证长安这一特殊地域与刘禹锡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