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345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5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柳宗元的思想,除积极入仕之外,还有自适的一面。诗人在永州时期创作的自适主题的诗篇,其自适思想,经历了怨愤中的自适、失望中的自适、积极中的自适三个阶段,变化过程反映出诗人在这一时期思想由怨愤、郁闷、失望到重新燃起希望之火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62.
佟博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2):67-69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他与同时代的韩愈的反佛主张不同,对佛教采取了接受的态度。虽然他自幼就接触了佛教,但他对佛教的接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期间经历了复杂的过程,他被贬永州,心情的抑郁与佛教徒的频繁接触以及时代风气的影响和自身的性格,都促成了他对佛教的接受。柳宗元对佛教的接受并不是无所取舍的,对待佛教他倾向于天台宗,而对当时流行的禅宗并不是很欣赏。这一点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63.
西晋泰始、咸宁年间,刘猛、树机能先后起兵反晋.对这两起少数族起兵反晋事件的性质,有两种不同的认识.通过对晋武帝时期民族政策的分析,可以认为,在西晋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尚未发展至尖锐对立状况下发生的这两起少数族起兵反晋事件,主要是汉统治阶级与内迁少数族上层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不能视为民族起义,但也不宜笼统地视为"叛乱".  相似文献   
64.
刘长卿生活在盛衰转变的大历时期,其诗歌具有大历诗歌的共性,即迷惘和幻灭,同时也有冷淡深婉的个性.从诗歌史发展的角度上看,其诗歌创作在盛唐诗风转变历程中有着先声和桥梁的作用.其诗歌在创作意识、主题构造、审美情趣等方面露气骨顿衰之貌,也隐约展现出即将到来的中唐“境敛而实”诗风的痕迹.  相似文献   
65.
柳宗元在柳州时期的诗文创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柳宗元在柳州创作了一百余篇诗文 ,这些诗文以治理地方、关心国事、抒发忧愤为主题 ,反映了柳宗元在柳州期间的思想和活动的轨迹 ,也反映了他在生活的最后岁月里创作上艺术风格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66.
古代的西方和东方,在相距万里之遥的希腊和中国,两位数学科学的巨人--阿基米德和刘徽,在他们各自独立地解决几何学的重大课题--求积问题时,不约而同地采用了"余部分割法",而且他们论证问题的方式和步骤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不能不说是数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这种"余部分割法"在讨论问题时确实有它的特别便捷之处.  相似文献   
67.
刘姥姥在曹雪芹笔下着墨并不多,但这一人物形象却深得人心。刘姥姥的政治地位、经济能力与贾府有天壤之别,但她却能进入到“侯门深似海”的大观园,并得到荣国府上下的一致认可。这就得益于她高超的公关技巧与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68.
柳永和苏轼一向被认为是词风迥异的两位词人。其实,柳永的词作曾经启发和影响了苏轼的词创作,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赋式的铺叙范式、鲜明的主体意识、通俗性的题材、明白如话的语言和雄浑博大的气象。  相似文献   
69.
王东峰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6):59-61,75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一直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郁郁不得志,晚年穷困潦倒,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造成柳永的悲剧性人生的原因除了所谓的个人人品及文品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北宋初期“重北轻南”的用人观。  相似文献   
70.
南朝刘宋政权的建立者刘裕凭借非凡的武略和胆识,在东晋末年纷乱的政局背景下,依靠其亲手重振的京口集团力量,通过一系列征伐活动积累了雄厚的政治资本,抢占了非常有利的政治地位,以致最后移鼎称尊、覆晋建宋,成就易代大业。随着刘宋政权的建立,京口集团的势力也发展到了顶峰。然而“月满则亏”,入宋以后,由于多种因素,京口集团的力量开始遭到削弱,该集团政治地位逐渐衰落。直到南朝齐梁之际,京口集团最终走到了历史尽头,彻底退出了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