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98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逻辑悖论没有被哲学家们禁锢在理论的藩篱中,相反,它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亟需解决的难题。从逻辑悖论的概念和类型入手,分析投票悖论中的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运用自然推理演绎系统进行严密无误的逻辑推导并建立矛盾等价式,从而确证投票悖论是严格的逻辑悖论。  相似文献   
82.
以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中的Oracle数据库应用为例,从数据库安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数据库常见的三种备份和恢复方式,并分别对三种备份方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3.
基于形式语义学、语用学理论从底层的逻辑语义开始,分析"别以为……就……"的逻辑语义结构进而归纳其语言化意义,这一意义是以底层的逻辑语义为基础在表达层面被激活的,是逻辑语义和语言化共同促动的结果。文章还用形式化手段描写了该结构式的语义生成规则,结合话语意义的建构及形式语用学理论提出"别以为……就……"语义的逻辑识解及深度关联假设,并建立了语义理解的缺省逻辑方案。  相似文献   
84.
 以IBM FAStT700为例,阐述了存储区域网络的功能及管理  相似文献   
85.
逻辑语义学是用逻辑和数学的方法研究自然语言的新兴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不仅涉及逻辑学、语言学还涉及到认知科学、语言哲学、数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科学等学科的概念、理论、方法,是一个横跨多学科的知识体系。逻辑语义学的兴起和发展不仅推动了自然语言形式化的研究,加速了计算机对自然语言识别的研究进程,更为语言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方向,使人们对自然语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6.
在《逻辑研究》中通过对心理主义的批判,胡塞尔确立了其个人终生的科学信念,即哲学应当满足确定性理论的最高需求、为任何一门科学奠定基础。通过本质直观,胡塞尔要求再次确立形而上学对经验科学的权威,使形而上学为一切认识、一切其他学问提供认识以终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
学术论文的逻辑范式,理想完备的论证结构,有三项基本要求:第一,论题明确.第二,论据充分.第三,论证合理.  相似文献   
88.
科学的发展、知识的创新,离不开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又有助于促进科学的进步及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思维能力的提高与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既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又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当代演绎.  相似文献   
89.
Linux虚拟文件系统位于整个文件系统的最上层,为用户命令、系统调用及内核其它模块提供统一接口,负责管理并控制下层的逻辑文件系统,使它们按照各自特定的模式正常运转,并尽可能为用户提供相同使用方式.和其它操作系统相比,Linux不仅可以支持许多不同的文件系统,而且还能够与许多其他的操作系统共存.  相似文献   
90.
Approaches to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ciences often embrace schema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positivism, even though it is widely held that positivism is discredited and essentially dead. Accordingly, many of the methods used in present day scholarship are supported by the tenets of positivism, and are sources of hegemony. We exhort researchers to employ reflexive methods to identify the epistemologies, ontologies and axiologies that are salient in their scholarship and, when necessary, transform practices such that forms of oppression associated with crypto-positivism are identified and extinguished.
Kenneth Tobin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