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9篇
教育   2768篇
科学研究   644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162篇
综合类   123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39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316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87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437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并不以独立的课程形态出现,而是渗透在死亡教育、品格教育、健康教育、个性化教育、挫折教育之中,学校教育呈现出明显的生命教育特征。  相似文献   
72.
疯狂的石头     
疯狂玩漂移你一定还在怀疑,石头怎么会动,还漂移?但这的确是美国加州死亡谷名胜区正在上演的奇异景观——"会走路的石头"。这些石头散落在龟裂的干盐湖地面上,干盐湖长达1.5千米,名为"跑道"。石  相似文献   
73.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先锋派作家余华把对生存思考的目光投向传统与民间,发生了文学上的转型,在对冷漠的死亡罗列之外,余华更多去挖掘真正中国人苦难人生的生存之道,用冷酷背后的温情去寻找中国人的根本内在。余华通过展现死亡的方式,表现了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渴求,未知死焉知生的道理在《活着》中得到了很好体现。  相似文献   
74.
粟周熊 《课外阅读》2011,(19):56-58
跟在阿尔卑斯山上躺了5300年的"冰人"奥茨木乃伊有过接触的7个人相继死去,这到底是迷信还是巧合?自己也成了木乃伊2011年是轰动世界的发现"冰人"木乃伊20周年。同样,在紧随其后的一系列与之有关的死亡事件中的第一例死亡事件也曾让世界大为震惊。这具保存完好的"冰人"木乃伊是由两名来阿尔卑斯山考古的德国夫妇赫尔穆特·西蒙和埃里克发现的。  相似文献   
75.
快乐加油站     
《课外阅读》2011,(23):18+52
校长的读后感某校长在礼堂发表讲话:"为了更好地与年轻人沟通,我暑假阅读了《哈利·波特》七部曲。霍格沃兹的办学理念值得本校借鉴。"台下学生大为欣喜。校长又感慨道:"一所伟大的学校,无论是闹鬼、学生死亡、老师死亡、学  相似文献   
76.
死亡,长期以来是个禁忌的话题,这无形中给死亡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如何挖掘死亡的积极意义来观照学生的生命,是死亡教育的职责。文中从以下方面来阐释死亡教育:死亡教育的涵义、死亡教育的内容、死亡教育的意义,以及实施死亡教育的途径。死亡教育从死亡的角度来关照生命,以死亡为切入点来帮助人们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彰显出生命应有的色彩。  相似文献   
77.
《杯酒留痕》是当代英国小说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颇受评论界关注的一部作品。对该部小说有关宗教、历史、伦理等人文元素的研究是读者关注的重点。本文尝试切入作品中的另一凸显主题———对他者的伦理认同,分析和阐释小说中人物从自我中心主义到他者的伦理认同的转变。  相似文献   
78.
关于糖的种种“传说” 传说1:“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结论:多吃糖比吸烟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79.
一曲浓丽华艳的牡丹亭,经过四百多年的流传,在舞台上愈演愈烈,艳采精光。梦生梦死,人生人死,情生情死,死亡复活意象被重复运用。杜丽娘渴求自由,明代没有这种自由,如今有了。然而《牡丹亭》却绽放在最不适合它生长的时间,又在最适合它生长的年代里枯萎,这是书中人生生死死外的生死悖论。  相似文献   
80.
存在主义是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初显端倪的哲学流派。它认定本真的“个体”为其哲学的衍生根柢 ,在时间的三维 (过去、现在、将来 )整体性向度上 ,对“个体”的“可能性”情状予以重视 ,彰显出死亡逼近时的个体对于自身多舛的罹难体验 ,并以此说明了“存在”的意义。本文就“个体”的存在与有限 ,剖析了这一卓尔不群的人生哲学中的时间整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