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507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8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出于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鲁迅矢志于为人的解放而呼号,他重视探究人的价值和人的社会作用,认为国家的强弱决定于民众的素质,提出了立国先立人的思想,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考察了张扬独立人格的重要意义,阐释了自己的独立人格观。鲁迅的独立人格观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新形势下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其启示意义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重视培育人的独立人格,要坚持以解放人、发展人为基本价值取向进行教育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992.
胡瑗著述有名春秋论者,向未见近世论者称说。杜谔《春秋会义》所引胡氏曰二十二条、胡氏论曰四条,皆系胡瑗《春秋论》佚说。此外,《黄氏日抄》、《春秋阙疑》、《春秋胡传附录纂疏》等书中亦存不少胡瑗佚说,综辑凡得八十二条。胡瑗佚说中有一些与孙复《春秋尊王发微》不仅旨意相同、而且连文辞都相近甚至完全相同,如出一人之手,这与胡、孙二人早期同学十年的经历是分不开的。胡、孙二人都受到啖赵学派舍传求经新学风的深刻影响。在具体经说上,胡、孙二人也存在广泛的一致性。不过,在褒贬问题上胡瑗远较孙复平允实在,没有孙复那样强烈的有贬无褒的倾向。  相似文献   
993.
鲁迅一生的美术行为与其文学创作的实践构成了相互解释、相互渗透的互文关系。本文就鲁迅书籍封面画的风格特征(静雅蜕变、汉画遗韵、现代追寻、装饰哲学、连环版画)与其美学趣味、文学创作、启蒙思想、文化理念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精审分析。  相似文献   
994.
《故事新编》以其经典型和独特性长期受到研究界的重视,新世纪以来,又出现了一批富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这主要体现在思想内涵研究、诗学研究、文体研究和创作过程研究四个方面。其中,思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文本中的文化批判、反思启蒙神话和现代性思考等主题的阐释上;诗学研究则体现在对文本的语言、叙事结构和表现手法等问题的论述上,其间对文本中表现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争论值得注意;文体研究上,除了原有的历史小说概念外,还引进了新历史小说,文化寓言,传奇小说,故事新编体小说等概念阐明其文本特征;创作过程研究主要是从《故事新编》发生的角度,探讨了其在鲁迅创作生命中的内在必然性以及各种外在因素对文本生成的影响。《故事新编》研究中也存在着对概念理解不够清晰,理论与文本契合性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5.
翻译的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出发,从习语俗语、历史典故、方言等方面比较了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三个英译本(杨宪益译本、莱尔译本和蓝诗玲译本)在翻译策略上的不同。由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不同,他们的翻译方法也有很大差异。文章最后指出,这三个译本基本反映了三代人对鲁迅的理解和诠释,因而都拥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996.
鲁迅众多小说中出现的"鲁镇"空间意象,由于其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小城镇"的特点,既成为当时封建主义传统思想占绝对统治的中国社会的总体象征与国民劣根性衍生的温床,同时也有效地参与了鲁迅反封建的叙事建构.因此,"鲁镇"为鲁迅的反封建主题提供了一些鲁镇之为"镇"才能提供的东西,从而在推动鲁迅的反封建叙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2014年鲁迅与外国文化研究持续发展,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主要集中为六个专题:鲁迅与日本文化、鲁迅与德国文化、鲁迅与俄国文化、鲁迅与苏联文化、鲁迅与北欧文化、鲁迅与基督教等,周南、汪卫东、李冬木、孙郁、李春林等的文章皆堪称优异之作。  相似文献   
998.
茅盾论庐隐     
茅盾早期的作家论以其独特的个性话语和批评方式,对当时的文学批评起到了范式作用,也为现代文学批评确立了一定的学术规范。文章从茅盾1934年创作的《庐隐论》的写作背景出发,浅显地论述其评论模式的个性特征和深远影响,分析其对现代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9.
“鹅湖之会“拉开了“和会朱陆“的帷幕.元代,吴澄“宗朱而崇陆“,在“和会朱陆“中有贬朱褒陆的倾向.徽州学者郑玉则比较客观公正地分析朱、陆之学各自的利弊,认为应汇两家之长,打破门户之见.郑玉“和会朱陆“的观点影响了当时及后代学者,为理学内部阵营的统一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00.
陆游洞悉科举的弊病,由此而厌恶充任监试官;入蜀时写了思想风格完全不同的《入蜀记》和入蜀诗;尤其是对宋代的《农器谱》给予了热情赞扬与高度评价,显示了他的重农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