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3篇
教育   236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81.
马丁·布伯是20世纪最有名的犹太哲学家,他的"余汝"关系与"吾它"关系、对话哲学、"相遇"、关系本体论等思想深深影响了很多学科,其中社会心理学也不例外。综观心理学理论的发展,马丁·布伯的思想为心理学理论的不断成熟起着一个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他的思想受到了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推崇,而且也深深影响了心理学后现代理论的思潮的产生。在晚近,心理学家们又利用马丁·布伯的思想去研究家庭治疗、女生心理、心理治疗与咨询等领域。  相似文献   
82.
比较黑格尔与海德格尔的“有无”思想,可以发现,黑格尔与海德格尔的“有无”思想具有显著的区别,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相通之处。其区别表现在,他们的“有无”思想在本质上形成以下三个鲜明对照,即“同一与差异”、“现成与生成”和“封闭与开放”。其相通之处则表现在,他们的“有无”思想具有某些相似的特征和共同的追求,即“具体的统一”、“过程的真理”和“自由的追求”。比较黑格尔与海德格尔的“有无”思想,有利于看清他们各自思维方式的深刻差异,及由此决定的他们对生存和自由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83.
批判与建构--马丁·布伯与新教育思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马丁@布伯对新教育思潮的反省和批判非常深刻.他指出人的潜能只能在"关系"中发展而不会"自然释放",教育是与被释放的潜能相遇的决定性力量;"自由"只是教育得以完成的前提条件而非其目标和全部内容,与传统教育的"强制"相对的不是"自由"而是"对话";道德教育的任务不是形成无意识的自控的习惯系统,而是使规范与价值在个体自我意识中得以发现和确定,使其能对每一情境作出恰当的有意识的独特回应,德育的完成靠师生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84.
马丁·路德对待德国农民战争的态度,仅表明他强烈反对农民战争,而不能证明他背叛了农民战争或宗教改革,因为马丁·路德从未支持或参与农民战争,也从未停止与罗马教会的斗争。马丁·路德反对民众自发的暴力活动,主要原因在于他从来没有把普通民众视为宗教改革运动的依靠力量。在马丁·路德看来,农民即使有可能取得暂时的胜利,并杀死所有的王公贵胄,但他们的肉体和灵魂终将受到重创,他们必将一败涂地。马丁·路德始终强烈主张德国各级封建主应该,也必须动用手中的暴力手段,以对抗罗马天主教会和镇压起义农民。  相似文献   
85.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几乎达到了可以与任何时代的西方美学思想相对话的境地。它不仅回应并助澜了西方现代美学的存在论、语言学转向,继承并发展了以康德为代表的近代美学思想,而且还赓续并创新了古希腊、中世纪的神性美学传统。这对致力于创新的当下中国美学研究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6.
本期论坛主要讨论科学哲学学科建设的立足点、科学理论的进化结构、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思想以及费耶阿本德的后现代科学哲学。曹志平博士认为 ,科学哲学从哲学思潮到哲学学科 ,是一个树立范式 ,消解范式 ,进而寻找范式的过程 ;胡光博士认为 ,把科学理论视为一种进化结构为现代科学认识论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发展模式 ;宋文新博士认为 ,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的宗旨是克服形而上学 ,寻找哲学发现的新方向 ;王书明博士则将费耶阿本德的后现代科学哲学定性为有限理性论。  相似文献   
87.
大众化理论不仅仅是关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量的理论,而且是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一种预警理论,同时也是描述高等教育活动变化的一种理论。在西方学者眼里,"大众化理论"被认为是一个"学术概念",而非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8.
丁韪良主张融合耶儒,并且最大限度地容忍中国礼仪,但他本质上是一个加尔文主义者,在对待儒教问题上仍秉持一种“传教士东方主义”,他的“孔子加耶稣”口号应被理解为“孔子为耶稣”,或“儒教服务于基督教”。  相似文献   
8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类型日益复杂,高等教育分层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和关注。马丁·特罗经过考察,归纳出各国对于高等教育分层的态度,并分析了影响高等教育分层的决定因素。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分层思想可以为我国高教提供启示:制定分类框架的目的是促进多样化、分类政策须遵循自下而上的设计和实施路径、分类框架的设计必须遵循高等教育演进的逻辑。  相似文献   
90.
本杰明、杰姆逊和后期海德格尔对雕刻的反思都审视了在后现代时期艺术和技术的亲缘关系。本杰明主张技术摧毁了艺术的氛围,这是对机械中介物替代艺术家来控制美学的一种模糊批判。杰姆逊批判了笛卡尔式的主体再现于后现代主义中,这意味着通过电影(现在通过广告),艺术氛围已经不是一个不可逆的过去的随意回想,而是被吸引的观众当下生活的共鸣。这一点现在普遍反映在消费主义之中。海德格尔对与雕刻相关的空间和处所的反思,说明艺术的角色应该是阐明一个关系性的世界。我们必须学会发现自己正身处这样的世界之中,而不是通过那种维持我们娱乐的机械方法来利用艺术品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