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2篇
  免费   33篇
教育   2056篇
科学研究   35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2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现代科学整体化的快速推进,自然辩证法学科已经遇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学科建设中的一些历史积淀问题重新凸现,同时还产生了一些新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归属问题(学科性质问题、学科名称的复归问题、学科的定位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与科学技术史研究的相关问题、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主攻方向问题、文风问题)、自然辩证法与相邻学科的关系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哲学其他分支、与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问题)。自然辩证法学科要在新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对这些问题作一个比较彻底的厘清。  相似文献   
82.
唯物史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把握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出发,对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系统性、主体性和规律性的深入认识,是在新形势下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3.
从理论的维度来看,信仰作为道德生成的内在基础为个体道德提供精神支撑、价值尺度和恒久动力。从历史的维度来看,道德为获得神圣的价值根基往往自觉地趋向于信仰。从现实的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切实发挥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作用,不仅应为大众提供精神生活层面上的“终级关怀”,而且应提供社会制度层面上的“次级关怀”,更应提供物质生活层面上的“初级关怀”。由此,必须把理想教育和信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4.
普列汉诺夫是第二国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其理论生涯中,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一系列创造性的论述和发挥.这些论述和发挥长期以来在学术界评价不一.从总体看,普列汉诺夫的论述和发挥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贡献.而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缺陷主要是对科学实践观点的忽视,这是他那个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普遍缺陷.  相似文献   
85.
邓小平不仅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的理论,而且强调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将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为首要内容的"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最根本标准,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86.
以唯物史观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两大锐利思想武器作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方法论基础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成为科学的理论以及与西方经济学理论相区别的最本质的特征;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方法论基础、所揭示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发展规律)与其科学的分析框架之间的内在逻辑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科学性的本质体现;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87.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insight into the theorization of sōgō geijutsu or the work of total art during the postwar decades in Japan, primarily through the language of Hanada Kiyoteru, a notable communist critic during the 1950s, as a way to present a discursive precursor to what would be explored as intermedia in the 1960s. It is an attempt to trace the debates that were seen in journal Sōgō Bunka, which was established immediately after the war, and how the question of collectivity and collective production of art was discussed among the contributing critics, artists, and intellectuals. Totality as some may know already, is a problematic term that comes close to the wartime notion of ‘totality’, as it was employed for Japanese government's ideological deployment for its war efforts. Although the term has accrued a sinister ring, the critics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 especially Hanada, were determined to reclaim the term as a way of devising a postwar aesthetic-political platform. On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ōgō geijutsu was popular ar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masses, as it was designed to relocate avant-garde art practices to the juncture of popular space and political praxis, while critiquing the modernist avant-garde art associated with high art. In addition to providing a fuller historiography of intermedia (or transmedia) in Japan, interrogating sōgō geijutsu also serves to shed some light on the complex and multivalent discourse of locating a ‘people’ and their communicative action. Through this history, the term totality gains a greater texture, no longer dismissible as a mere vestige of fascism in the minds of the Japanese artists and critics.  相似文献   
88.
“两课”教学的加强与改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三进”和素质教育原则为依据,对学校“两课”教育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9.
"后马克思主义"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西方思想界流传,至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入中国学者的理论视野,著名的研究者有周凡、曾枝盛、张一兵、胡大平、付文忠等人。在关于"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和理论语境方面,他们分别从谱系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与传统理论研究范式的关系、与新兴的社会历史事件的关系、广义与狭义之分的角度进行了界定。在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方面,他们的观点显示出渐行渐远、已然区别、同异相杂的特点。国内学者立场各异的研究,深化了我们对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在某些专题如社会主义策略、话语霸权等方面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未来的研究中须走出哲学领域,进入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领域,从而形成支撑"主义"的整全性理论体系;还需要以詹姆逊的四个坚持为原则,建构一个统一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90.
《江泽民文选》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伟大实践和理论创新。他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应把自己建设成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容、深刻内涵和理论品格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江泽民文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