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00篇 |
免费 | 33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2054篇 |
科学研究 | 35篇 |
各国文化 | 4篇 |
体育 | 6篇 |
综合类 | 122篇 |
信息传播 | 1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132篇 |
2013年 | 122篇 |
2012年 | 234篇 |
2011年 | 272篇 |
2010年 | 211篇 |
2009年 | 172篇 |
2008年 | 167篇 |
2007年 | 152篇 |
2006年 | 114篇 |
2005年 | 107篇 |
2004年 | 117篇 |
2003年 | 99篇 |
2002年 | 82篇 |
2001年 | 74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特点和理论品质,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实践是贯穿于其始终的一条中心线索。马克思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实践在人类自身和社会存在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2.
让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是袁贵仁部长对高校思政课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我们可以借鉴哈佛幸福课的宝贵经验,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最终目标定位为从各方面帮助大学生成为一个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并真正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坚持科学性,更强调实用性;将高深而又抽象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易用。在引领大学生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9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并对中国传统观念进行人文改造的过程。文章从社会历史观、群众观、科学观三个方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观念的人文改造。 相似文献
94.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社会发展规划的指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是人民大众坚信社会主义的思想支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谐中国、美丽中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所提供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层,而中国化、时代化以及大众化的实现是人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根基。 相似文献
95.
与其它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较而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更具抽象性强、思辨度高,学生内化率普遍偏低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通过针对性选取部分专业进行试点研究,尝试性地导入"一课多师"型教学模式,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为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办学特色,符合教师授课实际,贴近学生专业学习的新型教学路径,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事实支撑与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存在着几个常见问题: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冲突;讲坛内容与论坛焦点不一致;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教材的写作方式不相适应,学生的思考兴趣与教材的内容不尽合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97.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时代价值,但当前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存在着严重的对马克思主义不自觉和不自信问题,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内生性“失位”、“缺位”、“错位”的把脉和外生性“移位”、“抢位”的诊断,认为要通过“稳位”、“归位”、“定位”“三位一体”共同作用使马克思主义转化成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98.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2013,45(1):96-117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affinities and parallels between Foucault's Nietzschean view of history and models of complexity developed in the physical scienc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It claims that Foucault's rejection of structuralism and Marxism can be explained as a consequence of his own approach which posits a radical ontology whereby the conception of the totality or whole is reconfigured as an always open, relatively borderless system of infinite interconnections, possibilities and developments. His rejection of Hegelianism, as well as of other enlightenment philosophies, can be understood at one level as a direct response to his rejection of the mechanical atomist, and organicist epistemological world views, based upon a Newtonian conception of a closed universe operating upon the basis of a small number of invariable and universal laws, by which all could be predicted and explained. The idea of a fully determined, closed universe is replaced; and in a way parallel to complexity theories, Foucault's own approach emphasises notions such as self‐organisation and dissipative structures; time as an irreversible, existential dimension; a world of finite resources but with infinite possibilities for articulation, or re‐investment;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ciples of openness, indeterminism, unpredictability, and uncertainty. The implications of Foucault's type of approach are then explored in relation to identity, creativity, and the uniqueness of the person.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within a complexity theory approach many of the old conundrums concerning determinism and creativity, social constructionism and uniqueness, can be overcome. 相似文献
99.
为了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顺利推进,除了教师、党团组织等推进主体的努力之外,还必须有接受者即大学生的内在配合。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确实、有效地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通过设置目标、满足需求等方式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动机,通过优化信息传递方式等途径可以改变大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充分运用组织行为学的激励理论,将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00.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是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文学批评价值观,是全面体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基本观念的价值观。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系列文学评论文章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使用。在它的指导下,我们必须按照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全面地考察文学作品,研究文学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