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7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5781篇
科学研究   245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256篇
综合类   368篇
信息传播   10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425篇
  2012年   581篇
  2011年   648篇
  2010年   485篇
  2009年   404篇
  2008年   453篇
  2007年   483篇
  2006年   477篇
  2005年   408篇
  2004年   400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seems to beself-evident. Boosted by a wide range of newtechnologies, educational institutes all overthe world are innovating their educationalsystems, in order to extend their services, to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s or to reduce costs.The apparent self-evidence of educationalinnovation hardly prompts the educational staffto reflect on the very idea of innovation andits consequences. This paper treats the basicprinciples that support the phenomenon oftechnology-induced educational innovation. Itaims to contribute to a better insight andunderstanding of its implications to anyoneengaged in education. It also aims to effect agrowing awareness of the premises on technologyand to support the right attitude to realiseimprovements in practice. The paper goes intostrategies of change, while discussing bothsubstitutional and transformational strategies.It explains its supposed differences byreferring to the philosophical frameworks ofJaspers, Heidegger and Borgmann. Starting fromBorgmann's ``devices paradigm', four principlesfor educational innovations are formulated,referring to the transparency and interactivityof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the socio-culturalsignificance of products, the importance ofvalues beyond efficiency and the political biasinvolved wit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42.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学内容的改革;现行的哲学教科书在内容上存在诸多问题;在明确学习哲学的意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想的前提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提出了改革的大体思路和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43.
张承志的《北方的河》是一部新时期表现人与自然抗争和统一的一部优秀作品。作者通过主观移情和艺术想象,展示了一个“人化的自然”,综合塑造了北方大河的人化的艺术形象,再现了各大河与作品主人公不同性格层次相交流汇合的灵性,体现着中华民族勤劳刻苦、沉着坚毅、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给读者展示出一个充满了理性思辨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4.
章在对西方和我国人地关系学说和理论进行哲学思考的基础上,从认识论角度讨论和提出: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时,其指导思想不仅应以地理学和生态学思想为指导,而且更应该以哲学思想为指导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5.
古希腊哲学的核心问题"一"与"多"导致和谐问题是希腊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毕达哥拉斯的和谐观、赫拉克利特的斗争观、巴门尼德的语言有序性、恩培多克勒的和谐与无序、苏格拉底对话的动态和谐、柏拉图的灵魂内在和谐与亚里斯多德的中道观,涉及和谐问题中易被人们所忽视的差异性互补、基本价值视域、内在和谐和动态和谐等重要问题,而这对我们全面丰富地理解和谐的含义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6.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观点,是内涵十分丰富的哲学命题,也是党的工作宗旨和共产党人永恒的工作主题。从理论上深入探索为人民服务深刻的哲学基础,有利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有利于增强我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我们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权力观。  相似文献   
147.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已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多方位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丰富内涵,深刻地阐述了先富、后富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共同富裕思想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把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8.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突出社会发展的主体价值是它高于其他有关社会发展学说而赋予自身真理性的关键之所在。马克思的发展理论对解决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仍有实质性的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理论鲜明地贯穿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人与自然之间良性互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思想,在理念上是一脉相通的,后者是前者的一个首要的思想来源,前者是对后者的继承和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49.
全球化是否有助于教育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明丽 《教育学报》2006,2(5):58-70
自20世纪末迄今,全球化在资本主义沃土的滋润下,已经蔚为世界的潮流。全球化一方面有现代性的特质,另一方面,也呈现后现代思潮的特征。教育在此全球化的不同样貌中,必须认清现代与后现代思潮的利弊得失,并批判地融合两者,方能确保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从现代和后现代思维,厘清与批判全球化的趋势和内涵,并透过分析、诠释与批判方法,为教育在全球化趋势下,找到一条有助于促进教育迈向公平和正义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0.
合理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既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性变革奠基的,更是其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过程中被不断重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马克思发源而不断流变着的一派学说,是以马克思为根且一直在生长着的并具有分歧的枝杈的理论生命体,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比马克思哲学具有更广阔的理解空间和历史合理性,也更符合当代理解的规律。我们应该建立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盟,求同存异,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