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98篇
科学研究   35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6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三种批评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迄今为止主要形成了三种批评模式:一是研究电影文本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二是对电影的接受者,即受众进行研究;三是建构女性电影传统。这三种批评模式各有侧萤点,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这种别具特色的电影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42.
转向人们的生活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本身的性质和近代中国的国情,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中国化过程中,形成了政治与学术两个主要层面。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日益显示出其生活世界层面的缺失。只有走向人们的生活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被人们所需要,从而扎根于民间,实现持久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43.
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在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直接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与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30年代到50年代是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接受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第二个阶段是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主要是与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疏离;80年代以后是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对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反思。在经过"接受——疏离——反思"的历程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特点:反映论、政治化、人民性、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相似文献   
44.
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仅直接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影响到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成败。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中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其产生原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角度提出了消除其逆反心理的调适对策。  相似文献   
45.
《史学要论》是李大钊从事唯物史观教学和研究的最终成果,亦是其作为一代学术大师的经典传世之作。《史学要论》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体系完备,博大精深,旨在建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的历史科学的学科体系。在中国史学史上,《史学要论》堪称近代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史学理论著作,开创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建立了崭新的研究范式,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传统史学的近代化和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因而在近百年来中国知识与制度体系的革命性变革中占有独特地位,贡献卓越。  相似文献   
46.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的信仰。本文从高等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抵制西方颜色革命、塑造大学生精神家园、承载历史责任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必然使命。  相似文献   
47.
48.
通过文本研究的方法,结合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行解读.主要说明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价值追求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对人类本质的完善,二是满足人类对美好社会的追求,三是旨在实现人类全面自由的发展.第一部分阐述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人的类本质理论,分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体现...  相似文献   
49.
市民社会是西方近代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市民社会问题是引发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问题意识,也是当代中国"现代性"社会转型所要面对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把市民社会研究(批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意识,可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和自身内在理论逻辑的变革.同时,通过对市民社会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审理,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上可以发出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从而沟通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导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真正出场,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50.
杜拉斯立足于女性的欲望与情感,在文本创作中建构女性的主体身份,让长期处于失语状态下的沉默的一个人数众多的“少数族群”得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让长期在“菲勒斯”中心话语的历史中被湮没的女性声音得以被听见、被重视乃至被认可。笔者试图以女性主义为工具,从杜拉斯文本中的男性解构与女性主体入手,在传统的文本细读和国内已有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探讨杜拉斯的女性关怀,做一种尝试性的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