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404篇
科学研究   46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构成学校道德教育的三大支柱,决定德育的成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延续使用不符合道德形成规律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影响德育效果。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德育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与时俱进的德育目标、贴近生活的德育内容和灵活的德育方法是保证德育收到显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12.
留学生与晚清海军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新式海军教育是近代军事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适应制器、练兵和加强海防建设的需要,晚清海军教育以兴办水师学堂为先,首开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先河。自19世纪80年代起,军事留学生陆续学成归国。作为早期比较系统地学习西学技艺的新型人才,其中一部分人与晚清海军教育多有联系,或投身海军教育,出任海军学堂教习、总办等职务,个别的还亲自创办海军学堂,或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完善了近代海军教育的思想理念。留学生群体由此在晚清的海军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培养了一大批新式人才,促进了晚清海军教育的近代化。但由于留学生群体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在当时沉闷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氛围的影响下,晚清海军教育仍存在着诸如从事海军教育的留学生师资较少、教学质量不高、教学目的过分偏重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513.
新世纪写作学的研究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写作学曾有过活跃和辉煌。90年代以后,写和学面临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研究布局表现为四种不均衡,进入21世纪,写作学需要总结和反思,同时确立和调整今后的研究原则,这个原则主要包括;立足要体;关注实践;融合古今中外;追求学术创新。  相似文献   
514.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a cohort of 32 Chinese student teachers experience a 3-week Intensive Study Abroad Programme in Canada, which focused on facilitating understanding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Research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context responsive approach to cross-cultur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at places emphasis upon modelling and deliberate explica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experiential learning and dialogic reflection.  相似文献   
515.
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时期最富有积极意义而又有极大社会影响的内容,它虽然无法实现王朝的自救,但其改革措施却奠定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516.
中国教育近代化肇始于19世纪60年代,初步成型于清末新政时期,至20世纪20年代初基本完成。与此同时,近代国人出国教育考察也大致经历了如上三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的考察活动都是因教育改革而发起,直接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17.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udy abroad experience on student multicultural competence (i.e.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using the Multicultural Counselling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Scale in two study abroad programmes during four separate yearly excursions. The first study abroad programme incorporated cultural immersion and two courses taught over five weeks in Germany. The second five-week study abroad programme focused on exploring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multicultural competence in India. Effect siz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approaches to increasing multicultural competence can be effective in exposing students to diverse immersive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norms, rituals, and practices.  相似文献   
518.
吴丹 《高教论坛》2011,(10):108-109,118
本文通过认真分析广西高校留学回国青年教师的特点,针对目前留学回国青年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政治素质教育、发挥团队协同互助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和制定倾向性的优惠新政策等培养和管理对策,有效促进留学回国青年教师个人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实现高校和留学回国青年教师的"双赢"。  相似文献   
519.
晚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教育制度的重大变革,这意义是怎样估计都不过分的。废除科举制度,使士子诵习的“四书五经及其笺注之文字”失却了其既有的效力,促使他们的文化立场逐步移位于国家民族的基点之上。废除科举制度对五四文学发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为五四文学发生的创建主体提供了巨大的公共空间。其二,促成了晚清历史上第一次留学生热潮的形成,为留学生获得世界化视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留学归国的学生成为五四文学发生最为重要的驱动力量。其三,促成了五四文学创建主体对作为启蒙救亡工具的新式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的认同。总之,科举的废除作为中国教育的一个分水岭,标示着人的知识结构转型的时代已经到来。随着清末民初两代人知识结构的转型,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文化认同都随之发生相应的转型。这便形成了五四文学发生之际的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五四文学的创建主体并没有从主导晚清文学的文学家中产生,而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新青年”。  相似文献   
520.
士的幽灵,在近现代中国留学生中徘徊。“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基因,构成他们的主流文化情结: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及文化传承向西方“取经”。没有哪个国家的留学生像他们这样,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也没有哪个国家的留学生像他们这样,将西方的科学与民主,当作“主义”来热切追求。一百多年来,他们就像他们的先辈———士大夫阶层一样,从未脱离中国政治斗争的漩涡;但又与士大夫们不同,常常陷入急功近利、脱离实际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