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66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44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梅山洞蛮所创造的古老梅山文化 ,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荆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为祖神信仰。有祭盘瓠、祭雷神、祭蚩尤、祭猎神等。其祭祀活动是原生状态史学、戏剧的活化石 ,比外国早近三千年 ,具有极大开价值  相似文献   
212.
从民族服饰图案看中国的吉祥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的民族背景,产生出不同的民族文化艺术。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视觉文化的一部分。服饰是表达各族人民情感的外化形式,服饰上的图案标示着各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也各不相同。丰富多彩的民族吉祥服饰表征着民族服饰吉祥纹样的意义,对了解民族群体的文化认同,及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对促进各民族沟通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13.
中国古代服饰一直以宽衣博袖称于世.辛亥革命后服装为之一变。西服、中山装、学生装、旗袍、西式时装等近代服装占据着半壁江山.传统的长袍马褂也未退出历史舞台。民国时期的服装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特征:一方面形成了以中山装和旗袍为代表的“国服”.另一方面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政治派别、不同地域的服装存在很大的差异.服饰“辩等次,昭名分”的功能在相当范围内还存在。  相似文献   
214.
随着苗族服饰和古歌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苗族文化保护被提上了日程。苗族服饰与古歌承载着民族历史和文化,二者的流传得益于苗族人民原始宗教思想支配下举行的各种仪式,因此,保护苗族文化最重要的是保护苗族社会中举行的各种仪式。  相似文献   
215.
用修订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对贵州省黔东南、黔西南、黔南3个自治州648名苗族和汉族初中学生进行调查,比较发现:苗族和汉族初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都较严重,所有项目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在10%以上,在自责倾向、学习焦虑两个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40%以上;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上苗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得分差异显著;在个别项目上性别差异明显;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冲动倾向和过敏倾向项目上,苗族男生和汉族男生得分差异显著;在学习焦虑和恐怖倾向上,苗族女生和汉族女生得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16.
沈从文执拗地称自己为“乡下人”,这一自许源于他的以“民间”为主体的文化资源。沈从文文学创作的文化资源大致由屈楚浪漫文化、沅湘苗族文化与五四新文化所构成。他的这种民间性与现代性结合的文化资源,虽然属于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但却呈现出和谐互补、交融互渗的关系,从而构成其文学创作的独特性与异质性,也形成了沈从文文学创作的独特的民间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217.
试论武陵山区苗族民居中的生态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陵山苗族聚居区山冷连绵,沟壑纵横,林木茂盛,由此决定了武陵山苗族的家居环境必须与亚热带山区独特的生态环境相适应。从村寨选址、对自然环境气候的适应以及民居建筑工艺等方面,分析了武陵山苗族民居的生态智慧,对武陵山区苗族超前的生态精神进行了研究,为现代村镇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获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18.
用汉字记录苗语语音,有悠久的历史。这种方式对汉语来说,一方面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库,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汉语考证的难度。对于苗语来说,第一,能起到助记和标注作用;第二,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加之记音的准确率不高,记音词汇往往带来歧义;第三,汉字记音已成为一种习惯,即使积习难改,我们仍然应该追求更加准确的记音方式。  相似文献   
219.
抗战军兴,国民党的统治重心由东南沿海逐渐向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南、西北地区转移,如何发展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如何处理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凝聚各民族的力量支持抗战,成为当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贵州处于西南地区中部,地理位置重要,而苗族在贵州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发展贵州苗族地区社会经济问题,在西南地区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教育的作用在战时更为突出,发展苗族特种教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就抗战时期贵州苗族特种初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因、特点、成效作一探讨,以期对今天的少数民族教育有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220.
芦笙与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芦笙伴随着苗族迁徙,芦笙是苗族信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芦笙是苗族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