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9篇
教育   1680篇
科学研究   4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44篇
综合类   202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苗族生成哲学是在与巫教文化的斗争中产生 ,并在巫教文化的掩饰下生存的 ;它的基本思想是“三位一体”论和“一分为三”论。  相似文献   
72.
畲族传统体育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座谈、综合分析等方法,对福建宁德、漳州等地的畲族传统体育特点与形成过程进行了全方位挖掘、搜集和整理.研究结果发现,畲族传统体育具有如下特点:鲜明的宗教性、地域性、季节性、竞技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并对部分畲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3.
布岱人是壮族众多支系中的一支,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金龙镇。“(弄下)桥”是布岱人必须经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通过仪礼,它既是布岱人的“成年礼”,又是表明已婚妇女正式“落夫家”的仪式。它具有满足人们心理需要和社会控制、加强家族凝聚力等功能。  相似文献   
74.
明朝木氏土司的文化认同表现在文学、宗教、建筑、艺术诸多方面,尤其是文学方面更为光彩夺目,其中对儒学的引进和融合是其文化认同的核心,而木氏土司的文化认同是其与周边各民族及与中央王朝的民族冲突和融合中实现的。穷波讨源,汉族和纳西族的同源异流的关系以及两者存在的或多或少的共同文化基因是明朝木氏土司文化认同的文化渊源;明代及此前诸代,纳西族与周边各民族和全国统治王朝的融合、冲突是木氏土司文化认同的历史动因。  相似文献   
75.
贵州雷山的郎德上寨在许多方面是乡村旅游的典范,它的经验和它的困惑同样引起学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笔者对郎德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期望对研究郎德的学人能有一点参考价值。另外,范式是科学活动的实体和基础,科学的发展正是范式的运动。笔者初入学界,经验、理论、见识实在尚浅,但愿意冒大不韪,在拙文的最后部分,尝试探讨乡村旅游研究的范式问题,以期学术前辈和学术大家的关注和参与。  相似文献   
76.
由于客观存在的部落族群生活的多元化,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不同形成的风俗习惯的稳固性,使得藏族地区习惯法与国家法并存的现象始终存在,从而在适用过程中二者之间产生的冲突也相伴而生。寻找合理的冲突解决路径,是化解藏族婚姻习惯法与国家法适用冲突的必要前提。文章认为,应当在承认民族文化多元的前提下,坚持国家法治化目标的实现,把藏族婚姻习惯法逐渐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才是最终解决冲突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77.
东汉建安年间寿春令时苗去任留犊的史事,首见于三国魏人鱼豢所撰《魏略·清介传》。史家独取“清介”二语表而出之,以为类传之名,可从汉季曹魏以“清”为美之社会政治风尚中获得说明。此间,政治文化经由标举“清流”、“党锢”、“清议”而逐渐发生了流转,其中“清介”之吏及相关吏风的出现显示了这种演变的一个方面。所谓“清介”,同后汉的“清流”、“党锢”、“清议”,甚至《史记》、两《汉书》所表彰的循吏吏风已殊多不同。“清介”吏风的显于当世,多少携带着曹操个人风格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78.
黔中苗族支系纷繁,但他们在婚俗方面基本一致。通过考察黔中苗族婚恋经历的几个过程,从两个方面提升黔中苗族婚俗审美的文化意义:一是婚俗审美标准源于族群的认同与区分;二是婚俗美的形式存在于民族的地方性知识。  相似文献   
79.
生活于华南一珠江流域的壮族先民适应自然地理环境和水文气候等特点,将野生稻驯化栽培以满足物质文化需求,是我国最早创造稻作文明的民族之一。水田在壮语中称作“那”,在广西壮族一带地区,可以看到多处以“那”命名的村落和城镇,由稻作文明衍生的壮族民间习俗,蕴含着稻作文化,在壮族人民历史生活与发展中的社会意义和人类学价值,更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0.
1,前言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伊犁河谷伸展在天山支脉德木里克山迤北的开阔地带。这里宽广的原野一望无际,丰美的农田如锦似绣,流水潺潺的察布察尔大渠哺育着两岸肥腴的土地。新疆锡伯族主要聚居在伊犁河流域的察布察尔锡伯自治县,这也是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县。锡伯族历史悠久,“锡伯”是本民族自称。早期锡伯族主要活动游牧在嫩江左岸的绰尔河、洮儿河流域,后迁居到新疆伊犁一带屯垦戍边。截止2000年底新疆锡伯族人口总数为39238人。2,锡伯族射箭运动的历史成因锡伯族人民酷爱射箭运动,“英姿潇洒,雕翎斜挂,锡伯族儿女神射,引弓千钧欲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