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0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7813篇
科学研究   13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05篇
综合类   58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1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646篇
  2013年   453篇
  2012年   715篇
  2011年   854篇
  2010年   765篇
  2009年   610篇
  2008年   649篇
  2007年   812篇
  2006年   682篇
  2005年   560篇
  2004年   515篇
  2003年   431篇
  2002年   352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晋代是古籍版本学的发展时期。论文从同书异本、校勘活动、版本学家和标志性成果四个方面,论述了当时古籍版本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王国强 《图书馆论坛》2006,26(6):354-357
汉代文献在文字载体、书写和排列顺序等形制方面已基本定型。汉代已建立后世所遵循的以内容、主旨为基础的标立书名以及署名、结集的规范,但是先秦某些习惯也在延续。汉代著作方式众多,以注解、汇编为主。  相似文献   
13.
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图书馆学会工作健康发展之路,包括树立学术权威,对事业有利、会员有益的活动宗旨,建立奖励机制营造学术氛围,以人为本民主办会,规范化管理等,对开展和搞好图书馆学会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汉代文献整理的思想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两汉文献整理思想,主要有求真的文献整理态度、博通的文献观、系统的文献考辨思想、成型的文献解释模式和传统文献学思想的发展。汉代发展和创新了文献辨伪、版本、校勘、注释、标点、翻译、目录等方法。这些方法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使文献学方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构起文献学的基本框架。作为体系的文献学,在汉代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东丹国是辽朝初年平灭海东盛国渤海后,出现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地方政权。辽朝之所以在立国不久就另外建立了这个“国中之国”,是由契丹传统的国家管理体制所决定的。东丹国建立之初,具有相对独立的属国性质,南迁辽阳后,则渐次变成了辽朝的二级地方政权。  相似文献   
16.
常熟博物馆、常熟碑刻博物馆藏250余件明代墓志为研究常熟地区明代时期建置沿革、农业经济、科举教育、氏族兴衰和民俗风情诸方面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亦为探讨江南地区的明代粮长徭役、私家园林、结社会集及廉臣能吏诸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17.
笔者据档案奏折,考定绥远新城是经雍正、乾隆两朝皇帝厦永泰、通智、瞻岱、王山、王常五位官员不懈努力,于乾隆二年二月初七日正式动工,历872天修筑,乾隆四年六月二十二日竣工。这些奏折基本勾勒出绥远城修筑的大致经过。  相似文献   
18.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根本社会制度,清历朝皇帝认为它是“国家之根本”。因此,由官方先后编纂了两部重要文献,分别命名为《八旗通志初集》和《钦定八旗通志》,两部文献既有关系,又有不同。因此,笔者利用有关档案文献、历史文献及学者研究成果,明确了清朝八旗制度方面的重要文献《八旗通志初集》之“初集”称谓的来历和产生的具体时间,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该称谓的产生与嘉庆年间成书的《钦定八旗通志》没有直接关系。再次,针对《钦定八旗通志》被称为是M《八旗通志初集》的续编或二编的看法,提出了两部《八旗通志》既有联系又是完全独立的两部文献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罗鹭编《采山楼藏稀见清人别集丛刊》收录了其个人所藏稀见清人别集20种,每种均撰有解题.较之近若干年出版的一些清人著作,《丛刊》是一部"小书";然基于其全部的藏书活动,衡其藏书实绩、究其藏书思想、察其藏书意义,《丛刊》又实为一部"大书".《丛刊》是当代民间古籍收藏与保护的重要收获,必将在藏书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张磊 《政治思想史》2022,(1):39-50+197-198
在中国古代社会,“清”不仅是国家和社会对官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也是官员群体的自期与自戒。面向官员群体的官箴书对此有较为集中的反映,特别以清代官箴书“清者大节”思想最为突出。“清者大节”是清代官箴书中对“清”这一道德操守的高度概括,由清心寡欲、清廉俭朴、清正廉明等内容构成,分别与官员的精神追求、生活准则、施政规范相对应。在历史上,官箴书“清者大节”思想作为当时政治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发挥了帮助提高官员道德素养、规约司法审判、参与塑造循吏、因应清官崇拜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