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5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7808篇
科学研究   13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05篇
综合类   58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1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647篇
  2013年   453篇
  2012年   715篇
  2011年   854篇
  2010年   765篇
  2009年   610篇
  2008年   649篇
  2007年   812篇
  2006年   682篇
  2005年   560篇
  2004年   515篇
  2003年   431篇
  2002年   352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经世学派试图通过提倡“经世之学”来挽救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或寻找社会发展的新的出路。他们揭露黑暗、评击时政、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关心国计民生,要求改革。相对当时清朝官方提倡的“宋学”和“汉学”,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和进步意义。特别是鸦片战争后,他们立足现实,开眼看世界,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开近代学术之风气,对后来的洋务思潮和资产阶级改良思潮的产生和发展都起到了发轫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2.
论述清代名臣、泉籍人士李光地对清初我国数学研究及数学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3.
时代不同,诗歌情感自然呈现差异.本为悲情萦绕的送别诗,在盛唐和晚唐却有着不一样的滋味,这不仅仅是“悲”的程度深浅所能概括的。笔者以《文苑英华》所收诗歌为例,并重点分析送人赴任之作,以突现其差异。  相似文献   
134.
魏晋“自然”精神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亮丽的一颗流星,是魏晋玄学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魏晋玄学士重“自然”的理论依据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尊重个体生命本色的“人性自然”论;二是对情欲的探讨及肯定。  相似文献   
135.
汉人官僚是辽政权中的一股重要政治力量,在辽的兴衰荣辱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着重就辽政权中汉人官僚的来源、地位及对辽社会的影响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36.
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内阁全宗·刑科题本·土地债务类·嘉庆朝"档案资料,可以梳理出18世纪末期19世纪前期流动人口的移动方向、职业和生活状况.其时,后世发生的"闯关东"的现象业已萌生,由于清朝辖区的扩大和稳定,提供了人口密集地区的居民移动的新去处;"湖广填四川"仍然在继续;流动人口的职业,具有卑微性、多样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流动人口的生活没有保障,一部分人没有家庭生活,生活状况相当悲惨,这是命案不断产生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7.
明武宗拒绝立嗣与大礼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澍 《西北师大学报》2003,40(6):107-110
自“靖难之役”之后,“大礼议”是明代历史的一大分水岭。要客观地认知大礼议,须对武宗拒绝立嗣有一全面的认识。武宗生前屡屡拒绝公开从宗室中选立嗣君的要求,未能行使立嗣权,直接造成了武宗的断子和孝宗的绝孙。同时,也决定了世宗继位的特殊性。武宗未效法宋仁宗在前,世宗拒绝效法宋英宗在后。武宗拒绝立嗣的行为就已经决定了大礼议的走向。杨廷和集团在大礼议中的失败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38.
试析陈子昂对武则天的态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子昂既支持武则天的政治改革,又反对武则天的恐怖政治及佞佛靡财,他不仅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39.
晚明著名文学家王世贞同时也是一位颇具影响的史学家.他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史学著述,而且以崇尚直书实录、实证考信、变易求通、治史经世等史学思想影响着后世史书的编纂,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40.
悲怨诗歌是汉末魏晋六朝诗歌的主旋律,它解构了诗人的悲怨情结,抒写了人们的生存困境。文章列举了嗟生怨、贫贱怨、仕宦怨、羁靡怨、离别怨、闺阁怨等悲怨诗况,并从时代气运、文化背景、文学风尚等角度对怨许成因进行了层层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