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1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7814篇
科学研究   13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05篇
综合类   58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1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647篇
  2013年   453篇
  2012年   715篇
  2011年   854篇
  2010年   765篇
  2009年   610篇
  2008年   649篇
  2007年   812篇
  2006年   682篇
  2005年   560篇
  2004年   515篇
  2003年   431篇
  2002年   352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61.
晚唐词人韦庄以直抒胸臆的创作手法和表现视域的宽阔、题材的多样性,直接开启了宋代婉约词的先风。他的歌词再现了自己双重人格和双重情感特质,充溢着对生命短暂的感叹、壮志难酬的忧虑,历尽磨难渴望和平的理性向往,以及扬弃正统思想的等级观念之后,对下层民众深表同情的人主义情结。同时也反映了晚唐及时行乐消沉颓废的时代风尚在他思想和灵魂深处留下的点点痕迹。  相似文献   
162.
清代编纂词选蔚成风气,词选的编纂大多有着强烈的转变风气的意识,能够坚持自己的审美标准,从源头上把住质量关,如实反映唐宋词或清词的创作面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做到认真、务实、负责,从原作的校勘到词调的考证、词人里爵的还原都是一丝不苟。  相似文献   
163.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文人高频率、集中的以“斋”为号是元代独有的现象,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二:一是道教对元代文人生存状态的的影响,二是异族统治下元代文人独特的士人心态,包括对老庄思想的崇尚及共同的角色认同。  相似文献   
164.
《大唐龙兴观灯台颂并序》石刻是一件记载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青州州县官员集体尊崇道佛二教事迹的珍贵历史文物,具有补史之缺、证史之实、纠史之谬的重要历史价值。从石刻出土地点发现了唐代青州龙兴观遗址,填补了青州道教研究的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165.
理学创始者周敦颐在赣南的古南安奠定了理学的基础,并教授了后来成为理学大师的程颢、程颐两个弟子,尔后,周敦颐又任赣州府通判,在赣州和赣州府所属的于都等地兴办书院,社学,教授邑人。为纪念周敦颐,古代赣南有三所以周子的号命名的“濂溪书院”,这三所书院分别在南安(今大余)、赣州和雩都(今于都)。  相似文献   
166.
在借师助剿的背景下 ,清廷对雇佣军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反对到赞成的变化过程。雇佣军合法化以后 ,清政府比较重视对雇佣军的控制 ,一方面约束洋将 ,对使用洋将作出相关规定 ;另一方面则是将人数控制在一定规模上。  相似文献   
167.
明代殿试管理制度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科举考试制度化、经常化,成为国家选拔人才和官吏的基本途径。殿试是最终决定进士录取的考试。明代采取诸多举措,完善殿试各项制度,加强国家对考试的宏观管理,为进士选拔有序地进行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对于提高官吏队伍的文化素质,造成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及促进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8.
先秦儒家道德教育从教育与自我教育两个方面突出强调一个“情”字,提倡道德教育要关心人的情感,要求道德主体从自己的内心体验,过渡到体贴对方的心情;强调道德主体“自德”精神和行为,对今天学校道德教育仍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9.
陈垣校勘《元典章》,对校出的12000条错误进行分析和概括,撰写完成《校勘学释例》,从而揭示出古代典籍的窜乱通弊,对历代校勘古籍的方法、通例和一般原则做了系统归纳和总结,使校勘学走上科学的轨道,奠定了校勘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0.
随着古人的书法被有意无意的作伪,尤其是北宋《淳化阁帖》刊行后,真伪并见,鱼龙混杂,书法辨伪日益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北宋末年的黄伯思和董■,堪称北宋书法鉴定和辨伪史上的代表人物。二人的书法辨伪方法同中有异,可以从各自的代表作《东观余论》和《广川书跋》中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