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010篇
科学研究   43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76篇
综合类   8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培养高职生责任意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在社会实践中,无论是否意识到,每个人都要对自己、他人、集体和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这种责任就形成了我们促进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从社会实质上看,责任意识反映的是人的价值问题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职责和贡献,对任何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推卸的,是一种自我约束的价值取向。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了大批优秀技能型人才,但从德育上看,高等职业教育仍有其薄弱环节,尤其是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部分高职学生缺乏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02.
文章基于道德与法律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立足于当前科学不端行为所引发的道德问题与法律责任,提出了科学家的道德自律与法律他律整合的大格局,并沿着这种思路,分析了整合的依据,指明了整合的途径,即在科学道德法律化和科学研究法道德化的基础之上,打破道德与法律的界限,促使自律与他律在以人为本的价值层面获得同构.  相似文献   
103.
道德信仰是人们基于道德之于人的生存发展的价值,以及对道德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张力的认识而产生的对道德规范、道德人格的笃信与崇敬,并以此设定人生目标、付诸道德行动的强烈情感.该文试图从人的存在的角度提出道德信仰的哲学意蕴,通过人性论、认识论、价值论三个基本方面,从“人对善的追求”、“人的道德生活与社会的伦理秩序”、“人对道德理想人格的设定”三个核心概念,阐述道德信仰之于人类生活的内在性。  相似文献   
10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的教学自觉,既有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本身的反思,也有对“基础课”教学过程的回应,它是对“基础课”解决何种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回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应重新审视“成人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时代课题,并进一步围绕“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历史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展开前提批判和哲学沉思,肩负起“基础课”走向教学自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5.
新加坡十分注重道德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分析新加坡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2007)的主要特点,进一步指出新加坡小学道德教育对推动我国小学道德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学术道德事关民族兴衰、学术枯荣,亟需加强建设。学术研究的制度化、规范化以及学术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必须依靠内在道德规范和外在机刺控制。道德规范指学者在学术活动中必须摈弃功利性,坚守“为学术而学术”的理念;社会控制一是非强制的、源自对学术的敬畏和守卫的舆论监督,二是完善的法规和机制对学术腐败行为的强制性防范和惩戒。  相似文献   
107.
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是当今世人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老子在《道德经》中所阐述的道法自然、和谐以及无为等思想,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圆融无间、共生共荣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这些思想对于增强今天人们的环保意识,拯救自然环境免遭人为破坏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人与大自然只有和谐相处,才能追求双赢、多赢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从对诺丁斯关怀德育模式的本质、特点的解读入手,分析了其有关德育师生关系的思想及对我国德育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9.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学生文化为学生道德主体性的获得提供了文化生成的母体。因此,道德教育必须融入学生文化中。道德教育需要在重视、引导学生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和完善学生的道德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0.
公民道德作为公民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具有公共性、强制性和有限度性。公民道德内化指公民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公民道德的学习、选择和认同,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目标、形成相应的公民道德素质的过程。自我意识作为公民道德内化的心理机制在公民道德内化中处于支配地位,这使得公民道德内化过程呈现出自律性与他律性、共有性和独具性、阶段性和整体性相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