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010篇
科学研究   43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76篇
综合类   8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长征是史无前例的英雄史诗,具有永恒的道德价值和永久的魅力。目前,我国"90后"大学生频现道德失范,高校德育面临挑战。这就需要充分发掘长征精神的道德价值,培养"90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42.
目前我国的教育在体制、效果等各个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却存在着巨大的硬伤。这种道德教育的缺陷具体表现在:道德教育与未成年人年龄与心智特征的错位;自我认同低;行为调节无效性;生活化水平低等。对此,需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3.
在注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高等院校的辅导员工作也应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本文针对各高职院校目前的德育工作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4.
知识经济、信息革命及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高校德育网站的存在问题、设计原则和运营方法三方面,论述高校德育网站的建设。  相似文献   
45.
劳动法的道德观,主要涉及劳动法所蕴含的道德理念、道德在劳动法中的正确定位以及法律与道德正态关系的构建等一系列问题。劳动法应当以劳动尊严、劳资共赢理念作为其追求的最高伦理目标。为了合理把握劳动法的道德定位,劳动法的道德取向应以保障和实现公民的基本人权(劳动权)为伦理基础,劳动法的道德规范应以劳动者为基本主体和主要视角,劳动法的道德标准应以略高于最低限度道德要求的标准作为其确立尺度。为了建立起劳动法与道德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的正态关系,当前应当着重把握和处理好法律与道德之间互相区隔、转化和融合等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46.
认识和掌握学生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究品德的心理实质、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以寻求品德教育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7.
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第三版)第十九章第二节一道习题入手,得到了判别含参量反常积分一致收敛的比较判别法、柯西判别法以及对数判别法.  相似文献   
48.
苏格拉底之死与殉"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格拉底之死与耶稣之死都是西方思想史上的意义事件。如说耶稣之死是为了“救赎”,苏格拉底之死则是为了“殉道”。苏格拉底之死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伦理审判与法律契约的冲突如何得到价值的“和解”。本文试图从古希腊的社会法律制度,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及其生死观、人格建构等方面来对这一问题作出探讨,并阐述苏格拉底之死所昭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从理论的维度来看,信仰作为道德生成的内在基础为个体道德提供精神支撑、价值尺度和恒久动力。从历史的维度来看,道德为获得神圣的价值根基往往自觉地趋向于信仰。从现实的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切实发挥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作用,不仅应为大众提供精神生活层面上的“终级关怀”,而且应提供社会制度层面上的“次级关怀”,更应提供物质生活层面上的“初级关怀”。由此,必须把理想教育和信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0.
It has been well-documented that right wing authoritarianism and social dominance orientation as two facets of 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differentially account for a variety of negative intergroup behaviors. Integrating the Dual Process Model (Duckitt, 2001), with the literature on “Moral exclusion” (e.g., Opotow, 1990; Tileagă, 2007)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or not moral exclusion would mediate such a relationship. Employing survey data (N = 1015), collected from a representative Hungarian sample, we found that moral exclusion mediated the effects of both RWA and SDO on the negative behavioral intentions against Roma as well as Jewish minorities in Hungary. Moreover, we argued that the concept of moral exclusion should be interpreted not as a generalized tendency, but as a mechanism which can be stemmed from distinct social cognitive motiv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