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718篇
科学研究   37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40篇
综合类   4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明清情欲美学是明清小说的思想基础,明清小学是情欲美学的审美体现。明清小说主题的批判性与悲剧感的深化,审美地表现了封建体制内在矛盾不可调和的激化。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一种能使人心旷神怡的艺术,能陶冶人的心灵,能使人的想象力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向无限的思想空间,使人的思维充分得到延伸,也能使人的精神迸发出火花!历来音乐家都有着无比的想象力、创造力,能创造出丰富的人类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3.
在众多的诗歌中,以音乐为题材的诗作并不少见,但象唐韩愈、白居易、李贺那样称得上“至文”,的恐怕为数不多。本文主要从音、形、感三个角度,比较分析这三位诗人的音乐诗在对音乐之声的传达与主观情感的抒发上的异同,使读者感受到作品的表现技艺之高超,体悟中国文化的奥妙。  相似文献   
14.
音乐艺术的审美反映特性主要通过表情达意的间接性和超越性、情感的概括性和不确定性等方面体现出来,再加上音象的象征性和暗示性,形式的流动性与合乎美的规律性,它们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流动的美,体现了音乐情感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德育审美化试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德育审美化,就是从美学角度,用美育方法来改革德育课,使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向美学、美育靠近,使德育向审美化方向发展。其依据是:德育本为真善美;美育应以德为魂;以美育德可使德育走出困境,开创新的局面。德育审美化,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改革,编写出德育内容,美学形式的新教材;其次是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就是传播媒介的形象化,教学方法的艺术化。增强德育教学的审美性,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美好道德的陶冶。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功能,从音乐理论、音乐教材、教育形态、教育法规、师资培养及教育环境六个方面,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Technology is a dominant mediating factor impacting on current human behaviour and social change, which both acts on and is acted upon by other phenomena. This changing social landscape, along with new expectations and requirements, drives our educational priorities and curriculum agenda. There is no denying the prevalence of technology found in the statements and guidelines of the national Australian Curriculum. Further, the National Review of School Music Education identified the importance of technology in school music education in 2005.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s illustrate an understanding of technology in Music and the Arts that is both vague and limiting. In 2015 we are at a point of curriculum stasis, an equilibrium that highlights a disconnect between music, technology and Australian music education.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current secondary school Years 7–10 (ages 11–15 years) Music and Arts curriculum statements concerning the use of technology and compares this to the general capability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ICT) curricula. There is wide recognition that digital technology is essential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but this is not reflected in contemporary Australian Arts and Music curricula.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高校各类美学教材中,薛富兴教授撰写的《画桥流虹——大学美学多媒体教材》展示了美学概论教材写作的一种可行路径,从中可以总结出大学美学教材知识分层、体贴人类审美活动本来面目、美学作为知识学与智慧学相统一的三条基本写作经验,值得美学界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论白族白剧音乐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时代,洱海地区的人们已使用铜器,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文化时代和秦汉时期不断加深的民族音乐的发展,以及隋唐时代的衍变,元明时诞生了戏曲音乐形式“吹吹腔”,后又在清代出现“大本曲”说唱曲种。两个曲种在白族地区多年流行传唱。自1954年第一出大本曲剧《施善册入社》在大理上演后,文化部门将“吹吹腔”和“大本曲”合二为一,命名为“白剧”。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美学史上,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德国古典美学的一个总结。李丕显、陈望衡先生合著之《黑格尔美学论稿》,一方面对黑格尔美学中体现出的软弱、妥协、近视的一面作了剖析,指出其主客观颠倒的根本性错误;另一方面也全面地辩证地分析论述了黑格尔美学的合理内核极其进步意义,以求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