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718篇
科学研究   37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40篇
综合类   4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音乐美学》课在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音乐美学》课在高师院校教学的薄弱状况,也为了使音乐理论学习能更好地运用于音乐实践,笔者对该课程进行了分析,并对实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高师《音乐美学》课的建设更趋合理和完善。  相似文献   
62.
以理雅各1885年《中庸》英译本和辜鸿铭的《中庸》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以刘宓庆先生的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用其所倡导的ABC审美原则为依据,从词汇层面分析对比了两个译本,再现两位译者翻译时所面临的困境,指出其中些许瑕疵,为未来译者翻译出更美的《中庸》译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康德的审美无利害观对中国长期以来的文学功利主义如载道观、言志观形成了冲击,影响到中国现代纯文学观念的形成。同时,康德美学思想中审美的无目的与有目的、理性与形象、内容与形式之间也存在矛盾,矛盾的统一便在于“美的理想”。这也对中国文人学者形成很大影响,使他们既坚持文学的纯粹性与独立性,又主张其社会功用性,并力图在二者之间保持合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64.
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音乐文化,其一般涵盖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学堂乐歌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一系列鲜明的特征,并成为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开启的标志。当时学堂乐歌的时代特征以救亡图存、提倡新精神、致力于国民素质之改善、鼓励学习新文化为主要内容,其创作的基本原则为"取彼国之善本,易我国之歌词。"表现出了中西合璧的音乐特色。另外,学堂乐歌集体而歌的形式,由校内走向社会,对其后大规模的群众歌咏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接受美学侧重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因此凸显了读者主体性对实现文学作品历史本质的重要性。将接受美学用于指导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可以为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本文以散文《匆匆》两英译本为例,探讨译者在翻译中如何关注读者的审美需求,从而完善对散文翻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66.
音乐教育专业"合唱与指挥"课程是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及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对此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在教学手段上进行实践性的转变,旨在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拓宽教学视野和艺术视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中心,提高大学生"合唱与指挥"专业的艺术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胜任中小学合唱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67.
方法论问题并未引起中国现代美学的普遍重视,朱光潜恰是极少数具有方法论自觉的现代美学家之一。朱光潜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及其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批判与综合的折衷方法、情感体验与科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跨文化比较与中西融合的方法、艺术经验的对比阐释法。  相似文献   
68.
接受美学根植于西方的阐释学传统,认为理解是读者视野对象化的过程,是个体期待视野和历史视野的融合。当读者期待视野和作品之间的审美距离过大时又会制约视野融合,读者也无法实现文本召唤结构的具体化。从接受美学角度来看,翻译都是基于前理解的再创作。《神州集》是体现庞德诗学思想和审美体验的翻译试验,他通过移植和重构两种方式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国诗的灵魂——意象。《神州集》的翻译实现了诠释的循环,本质上体现了接受美学的旨归。  相似文献   
69.
唐代诗人谙熟《风》《骚》中的词语、语句及典故,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常常会为诗人所接受,成为自己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发挥文学的积极作用。大凡唐代诗人,没有一个未受过《风》、《骚》精神的熏陶。在他们的诗作中,人们总是可以或多或少地见到《诗经》与《楚辞》语典之身影。唐代诗人对《风》《骚》语典的接受极其认真、普遍而广泛,犹如江海,不胜尽勺。仅举《诗经》"飞蓬"、"黍离"、"甘棠"与《楚辞》"摇落"、"惆怅"、"木叶"之部分语典,粗窥唐代诗人对其接受之概况,以收管窥见豹之效。  相似文献   
70.
把有关裕固族音乐方面的研究置身于裕固族文化研究的背景之中去思考,在音乐人类学的视阈下,重新审视裕固族音乐研究中我们所持的学术观念和研究视角,是当下裕固族音乐研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重要课题。从裕固族音乐的历史渊源、生存环境、裕固族文化中的音乐文化、裕固族音乐继承与发展四个方面,对裕固族音乐进行研究层次和研究方法的梳理,为裕固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寻找思路与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