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306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9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劳伦斯是一位具有生命意识的现代作家,他写作视野开阔,作品触及现代人类的精神困境,对生命投入了应有的关注和思索,体现出现代人类意识和生命意识。论文以《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作品为例阐释劳伦斯作品在生活现实层面、人性精神层面和社会发展层面上对生命的关注和思索。  相似文献   
102.
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讨论了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涵义,论述了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必然性和渐进性、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主要方式以及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主要模式——My library系统。  相似文献   
103.
这里从剖析弗吉妮娅·伍尔芙的名著《一间自己的屋子》关于女性作家的私人空间理论,揭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文学女性在创作中所承受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对女性文学的空间理论进行梳理性探讨,以求达到对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观念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04.
对奥运会与那达慕大会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及奥运会倡导的"和平、友谊、团结、进步"理念,"更快、更高、更强"的要求,"公平竞赛"的原则与那达慕大会所体现的"崇尚自然、珍爱生命、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观,"崇尚英雄、恪守信义、开拓进取"精神等文化价值的体现方式和作用进行比较研究.目的在于寻求相互间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05.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的文献分析后梳理出目前国内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的趋势和热点问题,从而得出资源研究和用户研究两大研究视角,并分析了技术研究在这一主题的发展情况。参考文献20。  相似文献   
106.
对My Library个性化服务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论述了My Library的概念、类型、特点、功能和工作流程,深入分析了My Library系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如低利用率、资源检索、人员问题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My Library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7.
英国小说名著《名利场》有一个常被忽略的副题——“一部没有英雄的小说”。这个副题并非可有可无 ,它内涵丰富 ,寓意深刻 ,集中体现了萨克雷的人生观、社会观和创作主张。  相似文献   
108.
以往的研究者基本上是从阶级分析的角度来解读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笔者试图从女性民俗的视角出发,考察春宝娘是如何在典妻的民俗下被不断地塑造和加固性别角色及遭遇权利的不平等性,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又是如何通过民俗被合法化,但女性又以自身的丰富性和辩证性抗拒着凝固为绝对法则的民俗陋俗。同时,也看到作者的男性身份使得文本并未完全表达出女性在典妻民俗下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09.
Abstract

This article draws on the philosophy of Emmanuel Levinas to consider, from an ethical perspective, the current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agenda in Australian schooling. It focuses on the case of the My School website and the argument that transparent publication of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data via the website provides a basis for making things better in schooling.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while technologies of accountability may have potential benefits, they cannot provide a basis for this ethical project. Instead, the ethical experience described by Levinas arises from an encounter with opacity in the face-to-face relation with the Other, who is harshly illuminated by the transparency promised through calculation and comparison. Such encounters with opacity hold the potential to disrupt the politics of visibility promoted by transparency agendas and provide an alternative to the growing practice of ‘accountability at a distance’ based on performance data.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