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0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446篇 |
科学研究 | 19篇 |
体育 | 7篇 |
综合类 | 28篇 |
信息传播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45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刘春霞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1)
陆游的诗歌受到盛唐诗人岑参的很大影响.入幕边塞是陆游接受岑参的新契机:相似的入幕经历,是陆游接受岑参的条件;陆游对岑参的接受具体表现在其入幕后的边塞军旅诗歌创作上;向往岑参遇合于盛世、贤主,有机会建立军功,是陆游在入幕后接受岑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2.
姚旭峰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28-135
本文是对晚明戏剧文化的一个角度独特的考察.本文认为:晚明江南"园林声伎"风习之兴起,与其时政治环境和官场形态殊有关系.正是基于对末世政治的失望和回避,不少江南士大夫做出了从政事到艺事、从"忙处"到"闲处"的人生选择,他们从官场撤身,退隐园林流连声伎,"园林声伎"故而既为时代的潮流,也为时代的病症. 相似文献
103.
梁南的诗是苦吟中对磨难的审美化提炼,是创作主体特殊情感体验的诗化过程。在其诗歌中出现多重主体辩证统一的矛盾特性:话语主体与写作主体融合的审美幻象下潜伏着隐性裂隙,致使诗人主观情感在对高调歌颂的意识形态自觉皈依中又表现出对个体权利和欲望的潜在诉求,以致在文本裂隙的张力中渗透出对这种无条件皈依的解构。同时主体的辩证性还表现在“我”和整个“归来者”诗群在情感表达上的趋同与个性化疏离。 相似文献
104.
道家哲学是以“无”为本的哲学,在其标志性著作《老子》一书中,“无”出现的次数多达97次,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文章试从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哲学层面分析在不同语境下“无”表达的不同含义,以期对理解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5.
"被"字句和"有"字句在语义和句子结构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被"和"有"在语法特点上存在的对称性,将被统一处理为扩展词汇核心的功能范畴。"被"字句和"有"字句在受事的受影响程度,论元角色以及句法结构等方面存在不对称性,这些差异的存在归其根本原因在于两种句式的句法结构不同。被动范畴"被"分别扩展的是表示致使和表示完结的轻动词Caus和Bec,被动范畴"有"扩展的是表示活动的轻动词Do,二者在句法结构上呈互补分布。 相似文献
106.
“游”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禅三家是“游”范畴的重要文化渊源。“游”范畴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审美演进历史,并形成了其区别于其他范畴的审美特征。“游”范畴的审美理想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当中,促进了“游”文学的生成,而“游文学”概念的提出则提供了一种文学史的新写法。 相似文献
107.
沈伟华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5):72-76
郭象独化论的建立在玄学发展的过程中有其内在的思想脉络可寻。当王弼确立本体之"无"的地位后,从阮、嵇一直到裴頠,都没有能够完全地摆脱这种由宇宙生成序列而来的本体论思维方式。向秀"自然"之义的提出,是对王弼"贵无论"负面影响的纠偏和修正,在有无关系上他依然提示了一个"生化之本"的存在;裴頠"崇有论"的矛头直指贵无之论,最后依然归于"总混群本,终极之道",不脱本体思维的倾向。郭象在向秀和裴頠的基础上,通过对"无"之本体地位以及达成其地位的生成序列的否定,创成其独化论,将玄学推上其历史发展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08.
任迎虹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3,29(9):1-4
以湖桑32号桑品种为对照,于2009—2011年,对四川省凉山州不同桑树品种嘉陵20号、南叶1号、云桑2号进行了连续3年的桑叶主要生化指标与养蚕饲育效率的相关性研究。研究表明:以桑品种嘉陵20号粗蛋白含量最高,养蚕饲育效率最好;云桑2号和南叶1号桑品种的粗蛋白含量差异不大,饲育效率也较为接近,参试品种的粗蛋白含量和饲育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研究还表明,不同品种桑叶中粗蛋白的含量与养蚕的饲育效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9.
陆晓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5):23-31
河上肇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初接受马克思学说的中介者之一。晚年的他在中国八年抗战时期隐居转入汉诗创作,并投入对南宋抗金诗人陆游为主要对象的鉴赏与研究。他以汉诗创作与鉴赏的方式寄托了反对日本侵华战争的心志,同时也汲取了古典汉文学的精神资源。河上肇汉诗堪称是在文化领域坚持深层的反战抵抗,代表了一种曾经被炮声淹没而值得后人静心聆听的声音。河上肇汉诗不仅从一个特定时代的日本学者的角度,实践了古典汉诗文的现代价值与跨国意义,而且从一个著名《资本论》日译者的角度,提示了古典汉诗文与现代马克思学说之间的精神相通性。后者是“西马”诸家迄今所乏而未能企及的。 相似文献
110.
杨薇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1):41-45
在汉文献与苗族神话中,对蚩尤神格的描述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在汉文献中蚩尤作为神出现,经历史演化后成为反面角色,最终又作为战神倍受信仰;而在苗族神话中,蚩尤不仅是民族英雄,还是一系列文化的创制者,从而兼具英雄神与文化神的二重神格。二者同时呈现出完整的蚩尤神格的形成及演化过程。苗族神话则反映出蚩尤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存活的一个重要原因——信仰与民族心理的契合——信仰整合了民族心理,而民族心理支撑着信仰,由此产生了关于蚩尤崇拜的一系列民俗文化,神话作为民俗文化的文本性注释,也就保持了不竭的生命力,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