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50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36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 requires states to establish accountability systems that are both valid and reliable. If one follows the language of the law literally, there is no design that will meet both requirements. If one interprets the law more flexibly, it is possible to create such a design. States will need to approach the problem carefully if they are going to appropriately balance the various probabilities of making incorrect decisions about schools.  相似文献   
62.
63.
论从屈原到宋玉的四大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是战国晚期楚国著名的辞赋作家,历来与屈原并尊为"中国文学之祖".但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作家,而宋玉则是楚赋的代表作家;屈原所创作的楚辞重抒情,而宋玉所创作的楚赋重体物;屈原喜犯颜直谏,宋玉好微辞讽谏;屈原崇高伟大,宋玉自然亲切.从屈原到宋玉,实现了由楚辞向楚赋的转移、由缘情向体物的嬗变、由直谏向曲谏的发展、由崇高向世俗的回落.这些都标志着中国文学的重大转型,对后代作家及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王弼以哲学家的致思在经书注解中建构了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这种隐匿在哲学玄学本体论下的文学批评理论范式,对当时乃至后世的文学批评理论具有思维指向的功效。然而,王弼的文论史地位几乎是缺失的,其文学批评理论范式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于被遗忘。因此,对王弼文学批评理论范式的研究在当前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5.
一直以来,《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近五年来,学者们的研究热情不减,取得了很多成果,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文章试从文献研究、作品思想研究、作品语言研究等九个方面对近五年来相关《儒林外史》的研究作一番爬梳整理,并给予客观评述,以求为《儒》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6.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前苏联杰出的作曲家。在他的音乐作品中更多的是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对时代的思索,以及他本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这种不羁的,充满反讽、隐喻的创作个性深深地影响了他创作的几乎所有作品。作为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奏鸣曲》三个乐章中的第二乐章,该作品更好地体现了作者对于逝者的怀念,对于生命的思考,其在曲式、旋律、和声、调式、调性上都体现了属于肖氏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67.
有吉佐和子是日本昭和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其卓越的才华获得了人们的欣赏,与曾野绫子、山崎丰子并称为当代日本文坛的"三大才女"。小说《恍惚的人》是有吉创作的社会问题小说之一,围绕老人看护问题展开叙述。小说于1972年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有吉佐和子用写实主义手法逼真地展现了老年问题的严峻和残酷,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小说的社会效应强烈,在处理严肃的社会问题的同时,文中的幽默表现手法让小说从灰暗的气氛中得以救赎。  相似文献   
68.
刘勰声律论主张文章的声韵应该有和音乐一样的乐律,但这种声律是自然的声律,这和沈约追求的人为声律是不同的;文章的声律可以在字音平仄及双声叠韵字的运用上去追求,在“作韵”(同声相应)和“选和”(异音相从)上去追求;追求声韵也要和情韵统一在一起,二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69.
雁翼在其著作中对于开始分行写日记、开始练习写作、开始学习文学创作、开始文学创作等说法区分不严格,对于读者容易产生误导,现作者雁翼已去世,这些问题或硬伤已死无对证,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搞清楚。这些问题不搞清楚,雁翼研究根本无法展开。关于雁翼文学创作活动开始的时间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雁翼开始分行写日记、练习写作、学习文学创作都不是雁翼文学创作活动开始的时间。  相似文献   
70.
《文艺阵地》是抗战时期一份重要的文学期刊,其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引人注目。从编辑学视角切入,分别探讨了《文艺阵地》的与时偕行的编辑理念、拦目设置的人性化理念、编创结合的编辑之路三个方面,较为恰切地给出《文艺阵地》的编辑策略,以期为文学期刊的编辑提供一些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