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695篇
科学研究   12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3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国的诗文审美文化即乐感文化,是审美理想主义滋生形成的土壤和基础。这种审美理想主义对我国现当代散文特别是“乡村散文”创作的负面影响尤为明显,其影响之所以至今余绪不断,也与“另一部分作家”对“另一种文章”的迷恋和寻找有关。欲振兴“乡村散文”写作,必得要糅人“杂感文”的“否定性”因子,如此,“乡村散文”创作才有生机和潜力。  相似文献   
82.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自主探索的学习,其主要特征是教学过程的探索化.本文论述了如何应用研究性学习方法证明零点定理及不定积分∫ e-x2dx,其方法简便,理论性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北宋至清代晚期,《花间集》流行版本或多或少,版本体例的变化或显或隐,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变动不居的过程,这一过程折射出了各个不同时期对《花间》词的接受态度。  相似文献   
84.
《家》在不同时代都能吸引读者进行多角度的阐发,说明《家》是一部具有巨大的“召唤结构”、蕴涵挖掘不尽的丰富意蕴的经典作品。它的意义结构不是限定的、封闭的,而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系统,具有极大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85.
郁达夫是“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但是,郁达夫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并不等同于西方浪漫主义,作家对西方浪漫主义是有所选择和取舍的:浪漫主义思想中的对古典陈规的反叛和对个性自由的理想追求成为郁达夫反抗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在艺术追求上,郁达夫自觉地选择了浪漫主义文学中最适合表现痛苦和悲伤的感伤情调,注重创作中主观自我的表现,从情感表现角度选择与接受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86.
多层面、多角度地阐述了从文学创作到接受这一极其复杂过程的内蕴。从创作角度,分析了《长恨歌》的创作基础.描述和揭示作者从事创作内在机制的活动和采用的构思方式,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传说为题材,同时受中唐通俗文学的影响,站在平民的立场上,用“个别”示“一般”的方法,在对李杨爱情悲剧进行歌颂哀叹的同时,显示出封建社会广大男女爱而不能的社会悲剧。因而,使《长恨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历史原貌,成为一篇伤感的爱情咏叹调。  相似文献   
87.
张浩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7(1):153-154,172
《牧童之笛》是费列德里克.肖邦所作钢琴《练习曲》OP25中的第一首,被认为是肖邦钢琴风格的出色范例。它采用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情绪明朗,充满了青春欢乐;钢琴织体与和声丰富多彩,非常精致,个性特征异乎寻常;技术性与音乐形象两者结合完美。全曲演奏要着重双手相反的感情处理,气氛和音色要控制细致,使旋律与丰富多彩的伴奏和声浑然一体,创造极优美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88.
红叶石楠非试管快繁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叶石楠(photinia glabra)是一种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彩叶树种。通过快繁宝1号处理,运用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进行种苗繁殖,具生根快、生根率高、移苗成活率高等优点。不同浓度快繁宝1号处理红叶石楠枝段生根效果不同,以200 mg/L处理枝段2h生根效果最好。用200mg/L快繁宝1号处理顶芽、带叶枝段,结果证明带叶枝段生根效果较顶芽好。  相似文献   
89.
《李将军列传》是司马迁《史记》中最具文学色彩、对后代文人影响最大的篇目之一。在唐人的诗歌中 ,出现了不少与李广有关的诗句。唐人所接受的李广形象 ,或是能骑善射的飞将军 ,或为仁爱士卒的好上将 ,或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失意者 ;而在李广与卫青、霍去病的并列接受中 ,又出现了某些矛盾。产生这些接受现象的原因 ,既来自于文本本身的内容 ,也同当时的政治背景、社会氛围及诗人本身的遭遇和情感有关。从分析中我们可以对唐代历史作一个侧面的观照 ,也能够从中解读出中国古代文学接受的某些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90.
"状元"一词到晚唐才在笔记小说、诗歌等文艺性作品中出现,唐、五代,直至宋初的13科,政府从来都没有确认过一个状元,也不注重具体名次,只笼统称名次居前者为"甲科"、"高第"等,所以"状元"一词在唐、五代的史书、令中都不曾使用,墓志及韩愈、柳宗元、杜牧等著名文人作品中也不使用,科举制早期称某人为"状元"只是民间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