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6篇
教育   2151篇
科学研究   99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48篇
综合类   133篇
信息传播   1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蒙元统治初期的山东东平,在严实父子及其幕客的共同努力下,政局日趋稳定,经济日益富庶,文化繁荣尤其值得称道。东平文化的繁盛局面,不仅得力于严实父子招贤纳士,也与金代遗民的文化传承意识密切相关。在多种合力的作用下,东平地区掀起文化复兴活动,使中原地区得以多文化并存,对元初文明的开创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72.
《水浒传》文本叙述中颇多关于“红头子”、“红巾”、“红衣”等的描述和叙事,这些细节表明《水浒传》与红巾军有着内在的关联.而《太守江公蠲免两卫屯粮碑记》则证明了“红头军”就是元末之红巾军,亦即小说叙事中的“红头子”.通过对红巾军起义历史的梳理,可知《水浒传》所反映的是元末红巾军.元末起义军以红巾为其标志的缘由主要有二:一、红色是汉人民族身份的象征,二、领导和组织起义的白莲教使然.  相似文献   
973.
屈原的崇高人格,主要表现为耿介正直、独立不迁的性格气质,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道德情感,以及追求理想、顽强不屈的精神意志等。屈原的崇高人格在历史长河中散发着无穷而恒久的魅力,主要是因为屈原拥有煌煌不朽的诗篇,屈原传承了先民的思想文化,后世贤哲与屈原产生心理共鸣,以及端午节民俗传统对屈原的历史记忆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4.
“原型批评”家认为“艺术作品不是某个艺术家凭空创造,而是传统的产物。”沈从文和屈原都属于楚文化作家,沈从文在创作中受集体无意识的影响,必然和屈原的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图从《九歌》中探询翠翠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97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颜元体育思想进行论述,通过对其体育思想的解析,旨在探究他的体育思想及对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颜元特别注重身体教育,在其所有思想中,体育思想是其非常重要的思想之一,他的“习行”、“六艺”等体育思想对当前中国学校体育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76.
马援敦厚周慎、居安思危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身教言教的家庭教育模式,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977.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特别是两宋与明清画风的交替时期,倪瓒的“逸气”努力促进了文人绘画质的飞跃。无论从董其昌“以禅论画”到石涛“一画论”,都是在儒、道、释三种思想渗化的过程中,激发着新传统的创造和升华。  相似文献   
978.
元代的水浒杂剧把南宋以来口头传说中的梁山泊英雄故事搬上舞台,这其中以写李逵故事的戏最多。现存元杂剧中的几个李逵形象都有一种趋同且异于其它时代其它体裁的形象特征,通过这个形象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人文和审美方面的需求,具有强烈的人文关照指向。  相似文献   
979.
元代特殊社会形态下,游牧文化与中原传统农耕文化在冲击和融各中形成二元消长之态势,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诗歌,诗人群体成分复杂,诗歌内容异彩纷呈,诗歌重实用功能,两种文化的交融碰撞给传统诗歌注入了新的质素而具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980.
元代没有《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之类的书,所以有关岁时风俗的记载就缺乏系统性。元曲对传统节日作的大量描写,将节日中那种种生动的、琐细的、古朴的,甚至是怪异的民俗事象活现出来,为我们存留了当代人生活的信息,传递了逝去的时代的回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