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887篇
科学研究   45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4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北宋时期,西京洛阳是京师开封之外的又一文教重镇,吸引了大批闲退官僚士绅、四方名士硕儒,逐步形成了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坚持儒家礼法教条的社会风尚。敦名重教、贵齿尚贤、乐易闲适是其社会风尚的几大特色。  相似文献   
72.
壮剧是壮民族的代表剧种,它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和说唱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的剧种。其旅游价值集中表现在观赏审美价值、认知价值、参与体验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等方面。田林壮剧在交通运输便利、旅游资源丰富、政府的重视与扶持、中国壮剧文化艺术节的开展等有利条件基础上,通过培养和保护田林壮剧艺人、加大壮剧的宣传力度、提高壮剧的知名度、培养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开发壮剧文化旅游路线等途径,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壮剧的传承与发展,而且还能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可观的效益。  相似文献   
73.
试说《木兰诗》的作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声口与情态”、“生理与心理”、“知识与才华”等三个方面来探讨《木兰诗》的作者应是一位有才华的北方女子。  相似文献   
74.
魏晋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动荡割据的时代。然而,这时期西域和内地的密切联系以及一致性并非削弱;而且恰恰在这时,高昌地区形成了与内地同一的郡县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5.
采用测试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韶关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研究,试图寻找粤北山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变化规律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宏观干预措施,为教育行政部门在决策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6.
论清代北方里甲催科向乡约催科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清代里甲编制日益混乱,里甲催科逐渐向乡约催科转变.这种转移主要通过官府推动的赋役制度改革和乡约自发地向里甲权力渗透两种途径来实现.随着里甲职能的转移,清代北方乡约普遍承担起催科的职能.  相似文献   
77.
在地形复杂的山区选取合适的方法,准确、高效的探测地下深部矿体的赋存位置,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应用先进便捷的高频大地电磁(HF-MT)测深系统Stratagem EH-4对桂北目标矿区进行电磁排列剖面测量。分别采用Bostick和快速松弛迭代反演方法对实测数据进行解释处理,经工程验证成果图件所标示断裂构造及矿体位置与实际地质情况吻合。该野外观测方法、技术及数据处理、解释方案值得在矿产资源勘察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8.
北宋文人有着一种政治上的自觉精神,但同时又都有着一种用心太过,自信太厚的心理,正是这种心理使北宋君子在政治与学术上失去了一种平和的心态,并最终对北宋的政治发展起了极大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79.
探讨了豫北地区安阳市无公害蔬菜发展现状,分析了该区蔬菜生产受污染的几种原因以及不同的防控技术和措施等。  相似文献   
80.
曹禺对雷雨意象似乎情有独钟,雷雨意象在其作品中频繁出现,在其代表作《雷雨》中更是高度集中。曹禺利用这一独特意象,多方面展示了雷雨到来之前的特有氛围;从光与声两方面描绘雷雨的强大声势,强化雷雨意象的特征;随着剧情的逐渐推进,写出了雷雨由远及近、由弱到强、渐行渐进的到来过程。追根溯源,《雷雨》中雷雨意象出现的文化根源其实是一种集体无意识——雷雨崇拜,更具体地说是雷崇拜。受古代一系列关于雷雨击杀罪恶之人经验的影响,曹禺在利用雷雨意象烘托人物、渲染气氛的同时,更重要的表达了剧中人物罪的意识、灵魂的审视和救赎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