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404篇
教育   1256篇
科学研究   65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5篇
综合类   145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5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以江浙沪三地为研究对象,结合三地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探讨制度临近性、认知邻近性和经济邻近性等因素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经济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能够促进协同创新绩效的提升;认知邻近性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呈倒U形。模型测度结果显示,江浙沪地区之间的认知邻近性较高,已对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抑制作用;经济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尚处于正向影响阶段。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2.
黄河流域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诊断与优化路径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凤君  马丽  许堞 《资源科学》2020,42(1):127-136
黄河流域是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格局的重要支撑区以及国土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安全支撑区和粮食安全基地。但受区位条件、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该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单一化产业体系加重了地区生态环境负担。本文在辨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主要限制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地区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本底、大气环境、水资源与水环境、生态功能的胁迫特征,总结了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矛盾及需要把握的关系;提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目标,必须处理好产业开发布局与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格局稳定、重点区域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重点突破与系统统筹的关系。为此,建议该地区应优化产业发展路径,积极推进以绿色循环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以地区资源环境约束促进能源基础原材料产业规模控制和效率提升;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确定适宜的产业发展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推进重点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城市群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强能矿资源开发的生态空间管控与生态修复,实施一批区域性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53.
黄河流域能源综合效率的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伟  许淑婷  郭岫垚 《资源科学》2020,42(1):150-158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黄河流域能源综合效率问题直接影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度1997—2017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能源综合效率值,选取核密度估计方法等分析能源综合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能源综合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从时序变化来看,1997—2017年,黄河流域能源综合效率总体呈“高—低—高”的U型变化特征,其中1997—2003年总体呈降低趋势,2004—2010年迅速增长后于2009年下降,2011—2017年持续下降后于2015年上升。②从空间差异来看,黄河流域西部省份能源综合效率相对较低,中部省份能源综合效率受多重因素影响而上下波动,东部的山东省能源综合效率优势显著。总体来看,黄河流域地区能源综合效率由非均衡逐渐向均衡转变。③能源综合效率驱动因子解释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财政分权、城镇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程度,黄河流域省份地方财政支出的扩大、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才结构的升级、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共同驱动能源综合效率提高。应充分发挥黄河流域地区比较优势,在各项政策指导下加强流域内协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4.
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佰发  苗长虹 《资源科学》2020,42(3):460-473
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状况的重要表征。研究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厘清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及粮食保障用地、生态保育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规划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和空间自相关,从城市群、省、市、县多尺度入手,利用7期土地利用数据对黄河流域1970—2015年土地利用状况及变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生态保育用地和耕地占比多年平均值分别为79.04%和18.64%,表明生态保护和粮食生产是其两大主体功能;②城乡建设用地占比逐年提高,城市群地区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体空间;③黄河流域耕地、生态保育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各节点年份Moran’s I均大于0.75,表明3种功能类型用地具有强空间正向集聚效应,呈现出“凹”字型分布格局;④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以牺牲耕地为代价,同时部分农村居民点用地逐渐转化为城镇用地;⑤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是促进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因素,驱动力因素存在区域差异,在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南,经济水平达到一定规模后,伴随经济再发展不会出现大规模城乡建设用地扩张。  相似文献   
55.
渭河流域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及其突变特征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本文根据渭河流域21个气象站1959年-2008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选取FAOPenman-Monteith法计算各站潜在蒸散量,然后采用Spline插值法生成流域潜在蒸散量分布图,并利用Mann-Kendall法分析各站年潜在蒸散量长期变化趋势,最后采用Pettitt法对各站年潜在蒸散量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流域多年平均年潜在蒸散量在779.1~1017.6mm之间,空间分布总体趋势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其中夏季>春季>秋季>冬季;近50年来流域大部分地区潜在蒸散量呈增大趋势,西安周边小部分中下游地区出现减小趋势;流域年潜在蒸散量有两个偏大期和一个偏小期,各季值与年值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其中夏季和春季对年值贡献最大;13个站点年潜在蒸散量在0.05显著性水平上检测到突变点,15个站点年值在1993年、1994年发生明显增大突变,4个站点在1978年、1979年出现明显减小突变。  相似文献   
56.
本文根据研究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在GIS支持下,通过单因子分析和多因子综合评价相结合,对研究区域土壤盐渍化敏感性进行了评价,明确了土壤盐渍化敏感性分布规律及其地域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盐渍化危险性较严重—敏感性区域主要以中度敏感性、轻度敏感性为主,其中土壤盐渍化重度敏感区面积占绿洲总面积的15%,中度敏感区占31%,轻度敏感区占30%;不敏感区面积占35%;从整个研究区来看,盐渍化敏感性的分布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盐渍化危险性区域,尤其是中度、重度敏感区域呈大面积区域性分布,轻度敏感性区域呈片状或斑点状断续分布;二是盐渍化危险性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的趋势。  相似文献   
57.
刘亚萍  廖蓓  金建湘 《资源科学》2012,34(5):964-972
本文基于修正的区域旅行费用法对巴马盘阳河沿岸长寿资源的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价。论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方面,一是采用调查样本中询问获知的直接花费和旅游天数作为划分费用区间的基础,可以消除按地理区域划分游客圈所带来的平均价格偏差;二是对于长期滞留者即30天以上游客,改变计算机会成本为计算他们在当地的平均食宿费用,可消除长期滞留游客机会成本计算的偏差;三是在汇总游憩价值时,只统计专程到巴马游览或休闲的游客,可以解决由于计入多目的地游客所带来高估评估价值的问题。另一方面,依据所建立对数函数模型评价结果为:2009年巴马长寿资源的游憩价值至少是18.54亿元人民币;同时,根据消费者剩余估算模型以及旅行费用与滞留天数和年龄的相关性分析,可以推断本文中所建立的函数模型符合现阶段巴马游客构成的客观实际,并可表明巴马长寿资源的经济价值更符合于休闲疗养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8.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结合塔里木河下游六次生态输水过程(2000年~2004年)和对40眼地下水监测井水质分析资料,重点研究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质的影响以及地下水位与水质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和水质状况随六次间歇性生态输水发生明显变化。河道两侧地下水位埋深在输水过程中明显抬升,由输水前的8m~11m,抬升到5m~6m;地下水质表现为:在输水初期,地下水水化学成分中的主要离子含量和矿化度都较高,随着生态输水的实施,矿化度开始下降,下降幅度先快后慢。其中在距河道不同位置处,由于受输水影响强度的差异和地下水位抬升状况的变化,地下水矿化度的变化特点不尽一致。但总体表现为随着地下水位的抬升地下水矿化度不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9.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地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缘,该绿洲现已成为新疆主要的农业区和棉花基地。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强度开始加大。本研究利用1989年和2001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借助RS和GIS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计算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分离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度指数等指标,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的景观格局及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动态分析,得出:多样性指数从1.304降低到1.190,优势度指数从0.305升高到0.419,均匀度指数从0.8104降低到0.7396,破碎度指数从0.0177升高到0.0225,并揭示出土地利用类型三增两减(盐碱地、水体、红柳增加,绿洲、荒地减少)的变化特征。同时,利用SPSS软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经济,政策因子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  相似文献   
60.
黄河源区径流变化及其对降水的响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研究了黄河源区近50年来的径流、降水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降水对黄河源区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黄河源区近50年的降水和径流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一方面,20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平均径流量的总体趋势为“多-少-多-少”,吉迈测站的径流年际波动比较剧烈,玛曲测站年际变化不大,变差系数较小,只有0.09,吉迈、唐乃亥测站的汛期径流量表现为下降趋势,非汛期的径流量表现为上升趋势。另一方面,20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平均降水量的总体趋势为“丰-缺-丰-缺”,降水年际变化不大,除达日气象站以外,其余5个气象站的降水量按照从上游至下游的顺序逐渐减少,达日、久治、玛曲、河南外斯4个气象站汛期降水表现为下降趋势,非汛期的降水表现为上升趋势。计算区间降水与吉迈、玛曲和唐乃亥水文站相同时段内的径流量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44、0.57和0.67,而且相关系数的大小按照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