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560篇
科学研究   57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31篇
综合类   13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电视的危机     
电视危机的到来无法避免,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任何新兴的媒体必然以自身技术上的优势对旧有媒体形成冲击,互联网与电视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这点;一是当代电视所形成的文化品格,长期以来形成的电视的观念、电视和受众之间的关系也给电视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危机.  相似文献   
12.
口述史学与以文字书写的传统史学在技术路线上固然有所不同,然而有一点却是相同的,这就是历史细节的发掘与描写。历史事件都是由细节构成的,没有细节,就没有可信的历史。文章认为,学者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记录者、传承者,对学者进行口述史采访,尤其应当注重细节发掘。《史记》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学巨著,与司马迁特别注重历史细节的记录与描写有关。通过学者口述史采访,我们一方面可以记录历史事件的具体发展过程,还原历史真相,补充第一手珍贵的历史资料;另一方面,还能感受到他们的道德情怀与人文精神,有助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还结合中国记忆项目实践,介绍了对冯其庸、顾方舟、黄能馥、黄明信等学者进行口述史采访的具体细节。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成为了众矢之的,教育研究失去了独立性,如何回应蓬勃发展的教育,解决、回答丛生的教育问题,这就是教育理论的需求。叶澜老师秉承华东师范大学的学术传统、乡土的血统,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走出了自己的路,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实实在在地思考教育问题,试图去回答这些问题,把对这些问题回答形成了以理论为骨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三段论是对形式逻辑之父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三段论的继承与发展,但两者在三段论的定义,前提、组成前提的命题以及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大词、中词、小词的表述,三段论的格与式,三段论的规则,及三段论的证明方法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In study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early years provision, a clear factor in raising its profile was the growth in scientific study of children, especially the rece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Piaget's research. For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mediation of new thinking and new discoveries influenced students and teachers, textbooks provide an important documentary source, but evidence is also available through oral history in the living memories of practitioners themselves. This paper draws on the testimony of early years teachers who began their careers between 1927 and 1955 and continued teaching into the 1960s and 1970s. The account below begins with reflections o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in the early decad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drawn from a 1936 conference organised by the Nursery School Association of Great Britain, and from a widely used textbook that represents the gradual trend towards ‘frag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theory into a multiplicity of disciplines. Reference is then made to two popular textbooks by prominent Froebelians, Brearley and Hitchfield, and by Ruth Beard illustrating the growing influence of Piaget as a post facto rationale for a pedagogy that was proceeding by instinct. Walkerdine, Lister and Hall are researchers who have investigated from various angles the impact of Piagetian psychology on primary practice, but the process whereby this translation from the laboratory to the classroom takes place is one that demands further investigation. Vital evidence lies in the living memories of early years teachers whose careers spanned the 1930s to the 1970s and a rich quality and personal texture of the data is apparent as retired early years teachers recounted their professional careers. It offers a more complex account than the grand narratives that historians have traditionally compiled from purely documentary evidence centring on great thinkers, key texts and policy initiatives. The role of in‐service education was clearly important in the experiences recalled in this paper. Above all we find evidence of a distinctive shift in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 over that historical period and of the contribution made to this by psychological theory, epitomised in the figure of Piaget and in his focus on the individual learner.  相似文献   
16.
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农裔”作家是以“异乡人”姿态面对城市的,他们一度因认同启蒙现代性而挣扎进城,并渴望被城市现代性同化;但在逐渐感受现代性之后,又猛然惊醒于归属传统文化的自我身份正在丧失,寻求传统的归乡行为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17.
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的建构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是理论的基石,也是一种理论观点或一个理论体系是否具有解释力的关键所在。在科学研究中,为了使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新的现象,需要对原有各理论流派的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进行全面检视,对它们进行修正、抛弃或重新构建。本文把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分为理论观点型、理论体系型、学科型三种类型,并以两个案例为基础,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了在对学科进行反思与研究时,如何分析、审察并构建新的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始终存在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对立与交融。其中大传统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是历史学家的关注所在。而小传统则相对处在话语弱势与忽略之中。然而小传统下的世俗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 ,是没有被历史记录的另一条历史线索。将小传统纳入历史话语权力中 ,从而呈现历史与社会的全貌 ,是史学发展的新方向 ,也是现代历史学家面临的课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加达默尔的诠释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论述了理解问题,使哲学诠释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哲学流派,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认为理解是此在本身的存在方式;理解具有历史性;理解按其本性乃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而视域融合又是对效果历史的展示和具体说明。因此,理解效果历史原则是把握加达默尔理解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传统工艺对六堡茶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近一百年来,六堡茶的传统工艺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根据《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六堡茶(传统工艺)》的规定,在界定六堡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和老茶实物,推演六堡茶传统工艺大致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