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4篇
  免费   4篇
教育   1014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54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既为人也为己的人生,必然拥有“人生中最伟大的东西——爱与友谊”。而“爱与友谊”则在入际与性际之间展开,鲁迅与茅盾自然也不例外;一切内在与外在的追求都是为了充实人生,鲁迅与茅盾也由此成为真正的“人生派”。从“为人生”包括也“为自己”的“人生”角度来看鲁迅与茅盾,可以更真切地走近他们的人生世界和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这对理解他们的个性和文学,辨析他们的异同、关系和遗训也会有所帮助。论文主要从交友和婚恋这两个人生基本主题,来考察和理解人生场和文学场上的“人生派”鲁迅与茅盾——说到底人们关注鲁迅与茅盾,也是为了建构今生今世的人生世界。  相似文献   
152.
欧阳修的诗文约在14世纪中叶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19世纪后期传入西方国家。欧阳修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53.
鲁迅情感心理中的父亲情结决定了鲁迅创作独特的审美选择,构成了其创作的独特的乡土情感和两极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54.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艺术的一个范型。它体现了鲁迅小说艺术的一些本质特征,是鲁迅小说艺术的精品。学习鲁迅小说艺术,可以激励我们后来去攀越小说艺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155.
章通过对鲁迅小说思想意义的分析,揭示了鲁迅小说蕴含的“立人”思想,并提出了用鲁迅的“立人”思想来教读鲁迅的系列小说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56.
由于个人对鲁迅的崇敬和战时中国的需要,国统区作家对鲁迅展开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和研究工作,增强了国统区人民的抗日信心,同时也促进了现实主义文艺的发展。通过这些活动和工作,加深了国统区作家对鲁迅精神的认识,并继承了鲁迅坚持真理、善恶分明、敢于抗争、与黑暗社会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人格、“立人”思想和国民性批判传统。在作品写作手法上,国统区作家受到了鲁迅的现实主义写作传统和讽刺艺术手法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揭露日寇野蛮侵略和国民党黑暗统治的作品,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7.
陈芳明是90年代以来台湾本土化文学批评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本文以其长文<鲁迅在台湾>一文为个案进行细致辨析,认为其意识形态的偏颇严重损害了其鲁迅研究的学术性和客观性,而这种意识形态偏见影响下的"学术研究"在当今台湾学术界并非孤立的现象,值得两岸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58.
在何逊诗中,山水景物的描写完全服从于诗人主观感情抒发的需要,并与诗人特定时刻的情绪融为一体。何逊作诗不受时俗影响,能超拔于当时颓废的文风。他的山水诗绝少纯粹写景,景物描写总是包裹、浸润在浓浓的相思惜别的愁绪之中,寓情于景,景中有情,以景托情,情景交融,景物进一步和心灵结合,景物心灵化的特征十分明显。何逊尤擅长于状物传神,他对于自然景物的描绘,体物细腻,意态横生,画面鲜丽。何逊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现存的九十五首诗均为五言诗。在语言、声律及意象选择与抒情的配合方面,比同时代的任何诗人都更接近唐诗的风格。何逊在诗歌艺术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并且对唐诗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9.
2005年《呐喊》《彷徨》研究有关《狂人日记》《伤逝》的论述最为醒目。张兵的《铸剑》研究,李玉明的《野草》研究,朱正的鲁迅杂文系列重读皆有其新颖独到之处。思想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于当下意义、思想原点、国民性、现代性、文艺观、存在主义、无政府主义、传统文化、知识分子、越文化等的解读,其中陈漱渝、汪卫东、刘玉凯、姜异新、陈玲玲、彭小燕、魏韶华、孟庆澍、廖诗忠、田刚、邵建、韩石山、王晓初等的文章(专著)尤其值得注意。作为翻译家、学者、美术酷嗜者、编辑人、公务员等的鲁迅的其他重要身份特征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热点和亮点,张过大卫、张杰、赵敏俐、范伯群、陈平原、刘增人、吴海勇等的文章(专著)是其中的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160.
早期的鲁迅文论一方面把文学功用从“文学”角度划分成一切文学的共同功用:审美益神、兴感怡悦、“不用之用”,和特殊文学的特殊功用:彻悟人生、认识真理、勇猛精进;另一方面把文学功用从“功用”角度划分成文学的直接功用(即“不用之用”),和文学的间接功用:见利致用、经纬世事、救亡图存。两个方面以文学的“不用之用”为纽带形成一种有机的、自成整体的文学功用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