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4篇
  免费   4篇
教育   1014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54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该文概括比较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鲁迅与胡适,两人的有关受教育、读书治学、各自成就的异同和侧重领域。鲁迅较多地接受老子、庄子、屈赋和魏晋文学等传统文化影响,也多受尼采、拜伦、雪莱、歌德、托尔斯泰等的影响;其成就主要在小说创作和杂文创作,鞭挞国民性病根,揭露其弊害。胡适较系统接受传统儒家文化经史方面的熏陶,接受杜威等的现代哲学思想;主要成就在于提倡文学革命,注重现代教育和治学方法,其治学所涉范围较广。此外,文章还概述两人相互之间的文字交往和互相评价。  相似文献   
932.
鲁迅与萧军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萧军在为人和为文上是深受鲁迅影响的。他一生追随鲁迅并在鲁迅的提携下成长为杰出的革命文学家;他不仅对鲁迅独立的精神人格深为钦仰,且在人生的一路独行中秉承鲁迅人格之独立精神并将鲁迅的侠义质素发扬光大;同时萧军还在文本实践中与鲁迅精神中的流浪气质遥相呼应,并在杂文创作中继承鲁迅杂文现实主义的文风。  相似文献   
933.
在北宋初期的词坛上专心致力于词,对后代有较大影响的,当推晏殊与欧阳修.二人“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比较而言,晏词风流隽永、和婉明丽,欧词则深致沉著、委婉蕴藉.宋代词坛之所以呈现词家辈出、风格多样的繁荣局面,除其它多方面的原因外,晏、欧二人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934.
中国浪漫主义在五四时期受到外国文学和文化的影响,有了新的发展和新的特点。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撒旦”反抗精神和坦诚抒情的浪漫主义气质随着《哀希腊》的译介对五四时期新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鲁迅和徐志摩的作品和思想中,可以看到五四中国作家对拜伦精神的继承,看到五四浪漫主义时期“中国式的拜伦”的特点。  相似文献   
935.
文章试图从鲁迅的生活经历、心理状态和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情阐释他的寂寞。生活经历的切肤之痛,对鲁迅的影响不可小视;在心理上,孤独已成为鲁迅生命意识的一部分,对鲁迅来说,寂寞不仅是一种心理感受,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一个先觉者对黑暗现实的忧心仲仲。鲁迅是孤独的巨人,巨人是他的本质,孤独是他的气质。  相似文献   
936.
《左氏春秋》在三方面启发荀子(《乐论》)。首先,音乐贵平和。《左传》叙述以和为名的良医类比音乐与医药,晏婴主张主张调和五声令人心平德和;泠州鸠提出“和声”入耳藏心,反对乐音过度强弱。荀子亦重和亲、和敬、和顺。其次,音乐产生伦理政治效益。晋侯为言音乐稳定德性,士Wei强调“乐和”则可用。荀子洞察音乐中平可使人民谐协。第三,音乐披露国家境况,如吴国公子季札从《郑风》侧重男女琐事而正确预测郑国将亡。荀子主张“和乐而不流”,以“流”形容郑国音乐式的淫荡。  相似文献   
937.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寻乌调查》为我们深入调查研究树立了榜样。《寻乌调查》具有典型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38.
新安理学家程洵是朱子赏识的弟子之一。程洵对理有一个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朱子对其指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朱子的影响下,程洵成为新安理学大家之一,以至于“凡登程洵之门如出文公之门”。  相似文献   
939.
建国后沈从文对鲁迅的评价及其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多有论及鲁迅的字,尽管建国后比建国前要少得多,但仍可以发现。他对鲁迅的认识和评价继1947年底发表《学鲁迅》一之后,再一次出现了重大变化。一方面,沈从已经自觉地把对鲁迅的认识和评价纳入到时代的主流话语体系中;另一方面,仍有他的独到之处,即表现出一种复杂难解的形态。探究建国后沈从对鲁迅的认识和评价,我们不仅可以把握到他的真实心态,而且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长期以来众说纷纭的两位学大师之间的关系,也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940.
中国近代化思想是鲁迅贯彻始终的思想主线。他以民族危机和生存危机的为背景内审外察,揭示了中国近代化的内容和方法;他紧紧抓住“国民性”这个“根基”问题,提出了建立中华民族新性格的主张;他本着深邃、冷静的思维,向我们展示了一条中国进步之路、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