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799篇
科学研究   681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16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444篇
  2013年   407篇
  2012年   409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性工程人才是工科教育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目标,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提出以实践性教育为根本目标,以强化具备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人才培养的"双师型"教学模式,进而探讨了其教学内容、教师队伍的建设、评价体制改革和机制保障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92.
专业培养方案是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测绘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且专业知识覆盖面广、技术更新快。根据这些特点,在中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培养标准、课程体系、能力培养实现矩阵、校企联合培养方案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为其它高校制定和实施测绘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3.
94.
文章通过对工程和创新内涵的分析,总结创新型应用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并根据创新型工程人才的成长规律从提高工科学生工程意识和责任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等三个方面探讨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教学理念,以期为相应的教学改革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文章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特点,针对"铸造工艺"课程目前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环节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全面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6.
李荣  柳林  杨兆 《林区教学》2013,(10):90-91
面相培养卓越工程师,对车辆与工程专业的变速器理论及实践环节教学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对现有的实验设备进行基于仿真的改革。以UG为平台,MFC和SQL Sever 2000作为工具,设计开发了一套变速器拆装仿真教学软件。该软件的实现为变速器理论及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手段。成果表明,对车辆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
为了配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以提高机械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学生的工程背景和工程应用能力,在机械工程专业的机械设计类课程中引入相关的科研项目和工程案例辅助教学,将会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8.
基于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近年来开展本科生生产实习工作获得的经验,提出了基于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的"导入式"生产实习模式,以感染激励、榜样激励、召唤激励的方式探索实施,通过保持感染热度、感佩浓度、感召力度,确保短暂的实习能够有实效、见长效。"导入式"生产实习模式可为工科专业生产实习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9.
PDM系统是管理产品数据及产品开发过程的工具,通过PDM系统的实施能够在技术文档管理、技术文件保密、技术文件更改方面起到提升管理水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
卓越工程师在专业基础知识、综合能力和素养等方面有特殊的培养需求,尤其是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本文面向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从教材编写需求、创新型教材内容、对人才培养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