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3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刘菊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1):55-58,62
《怂恿》取材平常,通过展示乡村宗族间最为常态的矛盾,着力批判封建传统思想和文化,体现作者呼唤国民改造的的人文关怀;小说采取传统结构、运用洞庭乡语,形成轻松活泼而又凝重隽永的风格,平淡中见厚重,是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的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62.
彭其芳散文的意境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诗意美,对自然景物和人的身心交融的诗意观照;第二层次;理性美,透过自然景物进行哲理的思考和表达;第三层次:气质美,在自然景物、现实人生和乡土民情中发掘文化的潜质和内含。彭其芳的散文有着其生存的现实的和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63.
马子华与彭桂萼、彭桂蕊的交往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作家马子华与诗人彭桂萼、彭桂蕊兄弟诗文唱和,交往密切,情同手足。  相似文献   
64.
彭寿松是辛亥革命的有功之臣,民初福建省军政大权的实际操纵者,在其短暂的执政生涯里,推行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措施,但由于其自身的不足和民初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导致民初福建政局动荡,给北洋军阀势力伸入福建以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65.
1938年10月创办的《西南边疆》是抗战时期有影响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刊物,在出版的18期刊物里,彭桂萼发表的5篇论文,均是在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撰写的,阐述真实客观,分析深刻入理,对研究云南地方历史、经济、民族教育、布朗族文化和傣族文化等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中华民族的神圣抗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6.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的考证,阐述了古代彭国的来历及其文化制度的演变发展过程,证明了彭国是夏代初年出现的古代方国和未来发现彭国历史遗址存在着必然性。  相似文献   
67.
郭祥正、彭汝砺合肥诗歌创作比较及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文人在合肥的文学创作是合肥这座历史名城的重要文化积淀,考察宋代郭祥正、彭汝砺在合肥期间的诗歌作品,其中都包涵着对地域景观文化的开拓和个体人文精神的展现,而由于创作心态、个人境遇上的区别,前者更重视发掘景观之美,后者则为诗歌赋予了更多的个人感悟。他们的诗歌不仅再现了古代合肥的自然之美和传统之美,更为当今传统文化的保护、延续和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68.
论彭桂萼     
云南缅宁县(今临沧市临翔区)人彭桂萼集边疆教育实践家、诗人、学者三重身份于一身。作为边疆教育实践家,其献身边疆教育,满园桃李,是边疆教育界的一座丰碑;作为诗人,其诗歌以民族解放为主题,具有澎湃的热情和独具魅力的地方特色,在云南抗战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学者,其地方民族研究论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云南重要的地方文献之一。  相似文献   
69.
Abstract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Amir Muhammad's two films about the Community Party of Malaya—The Last Communist and Village People Radio Show—can be understood as “memory films”: films that search for, create, question, and function as memories, especially when they are no longer in place, or nowhere to be found. Its reading of Muhammad's films also engage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politics of revisiting as it pertains to the invocation of the Malayan consciousness, the national history and racial conditions of today's Malaysia. Ultimately, it asserts that such films about the communist past engage in a memory war to demand a rethinking of the present.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