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63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柏拉图坚信,存在着一个靠感官认识的可感世界,它是意见的来源;还存在着一个理智能够认识的可知世界,它是真理的源泉。传统的西方哲学家们在这一思维范式中不断追问世界的根据,由此培育出传统西方哲学崇尚真理的理性主义精神、信仰真、善、美的超越精神、张扬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文精神,以及用理性审察现实的现实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部内涵丰富的著作,从领导教育的角度看,它是一部领导教育的巨著。柏拉图对领导者的素质、领导者的教育与选拔以及领导教育的课程设置等内容作了详细的阐述,形成了自己的领导教育理论体系,具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战争意识是柏拉图思考政治问题的重要出发点,但这一点常被柏拉图研究者忽视。实际上,战争意识影响着柏拉图对"理想国"的构建,"理想国"中的各项重大方案设计——比如城邦正义、哲学王统治、公共教育和公有制度,在相当程度上是受战争意识支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法律篇》的法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篇》是柏拉图的最重要的著作,也是西方法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经典。《法律篇》的核心是依法治国,怎样依法治国,柏拉图以陌生的雅典人的身份与克里特人和斯巴达人进行了讨论,并就法律的起源、立法的目的、法律的作用、法律的本质和地位、为什么要依法治国以及依法治国的具体规定等法理问题谈了系统的看法。《法律篇》一般被视为法理学或法哲学著作,实际上它也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一部法典,它的影响涉及应用法学和理论法学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作为西方大学雏形柏拉图学园的创立者,其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对中国教育及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在教育理念方面,柏拉图致力于引导人而不是培养人才,即唤醒以理性原则行事的人,而不是如机械部件般有用于产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教学过程方面,柏拉图通过研讨的方式推进各门课程的教学,将人导向理性。这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思维,有效推进教育理念的实现,而不是仅仅灌输知识。基于以上,在教学成果方面,柏拉图获得的是超功利的音乐家、智慧的哲学王这一硕果,而不是有用的材料或长脚的书柜。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对于柏拉图哲学对话的解释可大致分为"分析学派"和"戏剧学派"。其中"戏剧学派"以利奥.斯特劳斯为代表,强调对柏拉图哲学进行反向解读,指出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并不是论证了理想国家的可能性,反倒是论证了它的不可能性,其中的核心策略便是对柏拉图对话中"反讽"修辞的分析。柏拉图的对话就是在对对话者进行"归谬"处理。在这个基础上对柏拉图的文艺对话中的几个重要篇目进行细读,能够对柏拉图对于文艺、诗人等问题的看法作出新解。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杜威的经验与问题、苏格拉底教学法,研究了探究式教学的合理性;进而分析布鲁纳的学科结构与发现法、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探究式教学有利于科学系统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建设民主、文明社会,更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促进国家富强。  相似文献   
8.
在通常的理解中人们常常把教化理解为教育,将真理看作是关于世界的现成的知识,因而教化就是将真理作为一种现成的知识传授给他人。但是在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中,教化与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化并不是主体对一种客观知识的掌握和传授,它应该在柏拉图的意义上被理解为以某种理念为原型的造形,教化本质上是人的存在状态的本质性的转变。海德格尔在关于柏拉图洞穴喻的生存论解读中,对教化与真理的关系作出了深刻的辨析。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学说”和“人性论”为前提,倡导建立一个各阶级“各尽其职、各得其所”、稳定、和谐的社会。他大力提倡教育,以实现个人内在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主张协调国内阶级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柏拉图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以及他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批评家考德威尔在《幻象与现实》中阐释了阶级社会中诗歌与社会现实和精神幻象的辩证关系,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诗歌观点的区别与联系加以分析。考德威尔对柏拉图持批判态度,却对亚里士多德大为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