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5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教育   2907篇
科学研究   311篇
各国文化   31篇
体育   264篇
综合类   231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26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442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is understood as essential to enabling social mobility. Research and policy have centred on access to university, but recently attention has turned to the journey of social mobility itself – and its costs. Long-distance or ‘extreme’ social mobility journeys particularly require analysis. This paper examines journeys of first-in-family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especially high-status degree of medicine,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21 students at an Australian medical school. Three themes are discussed: (1) the roots of participants’ social mobility journeys; (2) how sociocultural difference is experienced and negotiated within medical school; and (3) how participants think about their professional identities and futures. Students described getting to medical school ‘the hard way’, and emphasised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attitudes of themselves and their wealthier peers. Many felt like ‘imposters’, using self-deprecating language to highlight their lack of ‘fit’ in the privileged world of medicine. However, such language also reflected resistance to middle-class norms and served to create solidarity with community of origin, and, importantly, patients. Rather than narratives of loss, students’ stories reflect a tactical refinement of self and incorporation of certain middle-class attributes, alongside an appreciation of the worth their ‘difference’ brings to their new destination, the medical profession.  相似文献   
92.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私营企业主阶层在经济上取得了不容置疑的地位。但是,他们的政治地位与其经济实力极不相称。为了改变现状,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主参与到政治中。分析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依据有利于我们正确对待他们的政治要求。  相似文献   
93.
Political correctness defines stereotypes as inappropriate to communicate. However, responses that interpersonally communicated stereotypes receive in conversation may collaboratively produce a different meaning about the appropriateness of stereotype use. The current research reports two studies that explore responses to interpersonally communicated stereotypes and the role these responses play in the perpetuation of stereotypes. This project contributes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at exposes a variety of tolerant response types available to communicators and demonstrates how these responses are managed interactionally in ways that show tolerance for communicated stereotypes.  相似文献   
94.
邓小平对一党执政多党参政格局的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闪烁出真理的光芒。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维护并不断完善一党执政多党参政制度,使这一制度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5.
女性参政是妇女解放最显著的标志之一。蒙古族女性是否拥有与男性或其他民族女性平等的参政权,既是蒙古族女性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又是影响内蒙古自治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蒙古族女性参政水平低的现状,应该从思想意识上自觉地把蒙古族女性参政提升到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平等的高度上予以重视,积极构建参与型的政治文化从而构建阳光政治体系,自觉强化蒙古族女性的参政意识的建设。  相似文献   
96.
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公众在政策制定中的参与问题越来越被重视.文章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国家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的作用,分析了公众在政策制定中不能充分发挥参与作用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7.
政治制度的缺失与农民权益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动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必须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加强政治制度建设,让农民能充分行使政治权力,保障他们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政治制度建设作为维护农民权益的基石.  相似文献   
98.
本文首先分析了公民参与所具有的价值,即公民参与蕴含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统一,为追求个人利益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公民参与蕴含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有利于达成共识、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进而揭示了社会民主进程与公民参与的本质联系,即公民参与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公民参与是实现公民权利的基本途径;公民参与可以使公共政策更加科学;公民参与可以有效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同时,社会民主进程能够激发公民参与的热情;社会民主进程能够提高公民参与的能力。最后,提出了培养公民参与精神的三个主要途径:教育灌输,舆论引导,实践养成。  相似文献   
99.
付娟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2):125-128
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社会机体和功能的一部分,也是全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把握大学生思想发展的时代脉搏,认真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当今高校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最重要的任务。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作为当前教育研究和实践探讨的重要课题,已经迫在眉睫。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方法,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拓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0.
刘忠东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12):142-14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引发对《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堂教学的反思,发现培养的师范生缺乏主体性。原因主要是已有研究和实践对数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主体性关注不足,存在"主体性缺位"和"主体参与缺失"。为此,文中具体分析了主体性的含义,指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堂中的师范生兼具学生和职前数学教师角色,有两种主体性需要发展,这两种主体性的实现需师范生主体参与两种不同的但又存在辩证循环关系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师范生的主体性发展有赖于执教教师主体性的发展,两者统一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师范生和教师主体性的发展均要求主体参与特定社会历史情境中的实践活动。基于此,文章第四部分构建了《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的"三实践两反思"模式,进一步分析模式及其实施中的主体参与问题,以期促进各主体的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