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4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教育   7155篇
科学研究   665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703篇
综合类   616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18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541篇
  2013年   695篇
  2012年   817篇
  2011年   859篇
  2010年   601篇
  2009年   569篇
  2008年   714篇
  2007年   935篇
  2006年   869篇
  2005年   791篇
  2004年   714篇
  2003年   562篇
  2002年   485篇
  2001年   382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多媒体的应用使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的内容更生动,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并能够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提高公共关系学多媒体案例教学的效果,需要从多媒体设施建设、师资培训、案例选取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12.
新时期,随着人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人性、人道主义逐渐得到重视。文学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社会意识形态需求,文学作品以及文学史、文学理论的书写视角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从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也可看出,只有尊重个体、追求主体的本真存在以及人的主体意识得到整体性解决,中国文学发展才会少走弯路亦或避免错误——这也是中国文学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13.
在长篇小说《结婚》中,师陀以结婚这一主题为脉络,展示了租界化上海的独特层面。《结婚》和上海租界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揭示出租界深层的文化特性,并且渗透着殖民的因子,这些都凸显出师陀的文化立场和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214.
从剖析我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教学现状入手,提出中国画教学引入传统的文人画意识。通过梳理"文人画意识"概念,找出其在当今中国画教学中的意义,并就如何在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教学中运用传统文人画意识提出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215.
本文结合文学理论和语篇分析的方法讨论澳大利亚女作家海伦.加纳创作的短篇小说《黑暗,光明》,力图用宏观的文学理论引导微观的语篇分析,使文评观点和语言理据相互佐证和支持。研究发现该作品具有较大的语篇潜势:作者集中使用心理过程、语言过程和关系过程等及物性特征,充分又微妙地实现了作品的主题意义,即一个群体强烈的"他者"意识。  相似文献   
216.
中唐女诗人薛涛的诗歌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在一定意义上颠覆了传统的男女性别定位,在文学史上,尤其是女性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其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平等爱情观、独特女性视角,以及女性创作主体的自觉意识等方面。  相似文献   
217.
课堂教学中教师倾听意识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倾听意识的缺失使本应充满活力与精彩的课堂教学深陷困境之中,反思课堂教学中教师倾听意识缺乏的过程亦是敞亮和显露教学本真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呼唤教师倾听意识的回归、重建课堂文化已成为教学走出困境、走向本真的必由之路。课堂教学中,要让教师真正成为倾听着的主体,由此实现教师倾听意识到倾听行动的跨越,从而让课堂教学因为教师的倾听意识尤其是教师的倾听行动而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218.
Dualism is one of the views concerning the nature of mind. Arguments have been forwarded for and against dualism. Western philosophy lacks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soul and mind.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cept of mind is the question of consciousness, a clear view of which has also eluded the westem thinkers. Jain philosophy describes "jiva" (soul) as the sentient substance, which is non-physical and not sense-perceptible; consciousness and "upayoga" (manifestation) are the differentia of "jiva". Consciousness manifests itself in many ways: intelligence, intuition, conation, bliss, perception (cognitive elements), emotions, will, attitude and behavior, awareness of pleasure and pain. Jain distinguishes between soul and mind. The mind does not possess consciousness, which is the exclusive property of soul. Mind like soul is not permanent entity, and it exists only when consciousness manifests as thoughts, beliefs, desires, emotions and feelings. All these activities are influenced by karma, which is interface between soul and mind. Our existence is seen to be at three levels: soul, mind and body. Soul is the source of intelligence; mind (subtle body) is the executive and regulatory body and material body is the place of physical actions. A model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se three units is presented. The soul perceives and knows the external world through mind, so the perceptions made by soul are influenced by m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in and mind is discussed. The brain is seen as the center for information storage and processing, its activity is regulated by mind, which in turn is conditioned by the soul. The conscious experience is made by the soul, not the mind. The Jain model of soul, mind and body avoids all objections raised against dualism, as interaction between soul and karma body (unconscious part of mind) is assumed to be based on parallelism, and that between mind and body is through radiations not violating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相似文献   
219.
农村公共食堂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极"左"思潮的产物,是人民公社供给制的载体。从1958年下半年到1961年5月,它在"吃饭不要钱"等天堂般的宣传和政治高压下一哄而起,适应了"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大跃进"需要,但很快就出现难以为继而加以调整,由领导人的偏爱和一意孤行而强行恢复,并得以苟延残喘,后又由大兴调查研究等实事求是之风而一哄而散,给农村、农业、农民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江苏农村公共食堂是全国农村公共食堂的一个缩影,存在着浪费粮食、降低社员生产积极性、浪费劳动力、不利于发展家庭副业、不节省烧柴、不利于团结、生活不便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又是当时农村以"共产风"为主要特征的"五风"盛行根源之一,为群众所深恶痛绝。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江苏在"大跃进"中,以江渭清为首的省党政领导很快走向务实,江苏农村公共食堂很快就出现了数量急剧减少、固定食堂少、农忙食堂多、食堂规模小等特点。庐山会议后,江苏公共食堂恢复率低,又以"调整"为名解散了很多食堂,特别是从1961年2月经毛泽东的同意江苏首先在全国解散公共食堂,这也是"大跃进"期间江苏省"非正常死亡"人数较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20.
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当前,我国农村教师不稳定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随着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完善、免费师范生制度的实施等,我国已从“制度”层面为农村师资的稳定提供了保障。但是,我们认为仅靠政府“制度性”的规定还不够,还需要加强农村教师培养制度、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开展“农村知识”教育或课程学习,提高农村教师的“农村”情感;农村教师教育课程应该具有“农村”特色与“务农”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